专利名称: |
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揭示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首先需要进行围护桩施工,根据施工图要求,进行桩位放线,埋设钢护筒;钻机采用履带自立行走移位,保持主机水平;成孔时要依据土层情况,控制进尺速度,保证孔深准确性;清孔满足设计要求后,安装钢筋笼,采用导管浇筑混凝土;桩灌注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桩长的50cm,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层后,桩顶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本发明通过型钢内支撑自重轻,安装及拆除方便,施工速度快,安装施加预应力后立即发挥支撑作用,能有效减少由于时间效应而产生的支撑结构变形位移,构件材料全部回收重复循环使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是绿色施工技术。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陶玉武;吴九红;王卫宏;詹静;吴彬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3-2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219283.1 |
公开号: |
CN110485429A |
分类号: |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334号 |
主权项: |
1.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 围护桩施工:桩位放线,埋设钢护筒; 型钢支撑安装准备:做好材质的检测与试验,并安排好吊装设备; 2、第一层土方开挖 先撑后挖、严禁超挖,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开挖; 3、安装第一道型钢支撑梁 开挖至第一道型钢支撑梁下0.5-0.8m标高位置时,及时架设第一道型钢支撑梁; 4、施加预应力 预应力装置包括加载横梁、千斤顶、保力盒和垫板,其加载横梁与对撑或角撑杆件垂直连接,所述预应力装置设置于型钢组合支撑的对撑或角撑端部; 5、第二层及以下土方开挖 先撑后挖,开挖至支撑梁底标高后及时架设钢支撑,利用栈桥进行出土; 6、第二道及以下型钢支撑梁安装 各道支撑竖向净距以及支撑与坑底的净距不宜小于3m,各道支撑梁与其下的基础底板或楼板净距不宜小于0.5m; 7、拆除 待地下基础底板及所有传力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强度值后,逐层从下到上拆除各道支撑,拆除应遵循如下顺序:①盖板、系杆;②型钢支撑梁、围檩、高强螺栓;③托梁、托座、④立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定位放线,利用轴线控制点和测量标高的基准点,进行定位放线: 测设出立柱的位置; 测出立柱上的托座、托梁/横梁、型钢支撑梁的标高位置; 通过坐标计算测设基坑相邻两个转角内侧的基点,通过该基点进行支撑系统平面安装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立柱施工,由型钢格构柱及柱下钻孔桩的竖向支撑构件构成立柱,立柱设置于对撑、角撑组合构件的侧面,并成对设置;其中,钢格构柱采用机械手插型钢法,钻孔桩基坑底标高以下部分采用灌注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安装托梁/横梁,于托梁底部设置用于支撑托梁/横梁的托座,托座与立柱间用高强螺栓连接,托梁与托座间用高强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第一道围檩的安装;在冠梁钢筋的纵筋上预埋钢板,在围檩底部标高位置设置用于托住围檩的型钢托件,所述型钢托件与预埋钢板焊接;所述围檩采用短钢筋加工成的预埋件与冠梁纵筋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浇筑压顶梁,具体步骤为: a、基槽开挖、桩头凿除; b、钢筋绑扎; c、立模:于冠梁两侧进行支立模; d、浇筑砼; e、拆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焊接牛腿,于第二道及以下型钢支撑梁的围檩处设置牛腿,每隔一根围护桩设一牛腿,牛腿与围护墙上的钢筋剥离砼后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第二道及以下围檩的安装过程中,在围檩与围护墙间安装T型传力件,所述传力件与围护墙上的钢筋剥离砼后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中的型钢支撑梁的安装包括角撑、对撑、三角传力件及盖板及系杆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型钢装配式组合内支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中所述的型钢组合支撑需同步进行监测如下信息: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监测支撑梁轴力,支撑立柱沉降,支护桩桩身应力及周边道路路面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