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
专利名称: 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包括:上本体,包括上罩板,内接上挡板,上挡板开设上凹槽,上罩板两侧壁凸设若干上连接块,上挡板内表面分别凸设上连接块;下本体,包括下罩板,内接下挡板,下挡板开设下凹槽,下罩板两侧壁凸设若干下连接块,下挡板内表面凸设下连接块;下罩板底面开设若干安装孔;一侧壁开设点火锁开关安装孔;挡片,内接于点火锁开关安装孔;若干螺钉安装台,分别插设于安装孔;上本体与下本体对接形成一管状罩壳,下连接块的卡合部与上连接块的卡接部配合;罩壳插设于汽车仪表板开口。所述转向管柱护罩通过控制上、下本体之间的间隙,有效遮挡配合处内部结构,可以提高产品外观品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东;37
申请人: 日照鸿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建军;杨娟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9-2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899837.7
公开号: CN110466593A
代理机构: 北京贵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新锋
分类号: B62D1/16(2006.01);B;B62;B62D;B62D1
申请人地址: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高泽镇工业园区
主权项: 1.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包括: 上本体,所述上本体包括一竖直放置的截面形状为U型的上罩板,所述上罩板上端面内接有一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对应上罩板开口一边中部开设有一弧形上凹槽,所述上罩板两侧壁内表面靠近上罩板开口的位置凸设有若干上连接块;在所述凹槽两侧壁外侧的上挡板内表面也凸设有上连接块; 所述上连接块表面凸设有卡接部; 下本体,与所述上本体相对应,所述下本体包括一竖直放置的截面形状为U型并与所述上罩板相对应的下罩板,所述下罩板上端面内接有一与所述上挡板相对应的下挡板,所述下挡板表面开设有一与所述上凹槽相对应的弧形下凹槽,所述下罩板两侧壁内表面靠近下罩板开口的位置分别凸设有若干下连接块,所述若干下连接块分别沿下罩板高度方向间隔凸设于下罩板两侧壁内表面,位于下凹槽两侧壁外侧的下挡板内表面分别凸设有一下连接块; 所述下连接块靠近下罩板开口一面凸设有一与所述卡接部相配合的卡合部; 所述下罩板底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所述下罩板一侧壁开设有一点火锁开关安装孔; 挡片,内接于所述点火锁开关安装孔; 若干螺钉安装台,分别插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台的安装面位于下罩板内侧; 上本体与下本体对接,所述上本体的上罩板开口与下本体的下罩板开口对接形成一用于罩设转向管柱的管状罩壳,所述上挡板的上凹槽与下挡板的下凹槽对接配合形成供所述转向管柱插入罩壳的插口,所述下连接块的卡合部与上连接块的卡接部之间的配合形成上本体与下本体对接的锁合; 所述罩壳插设于汽车仪表板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板底面向内翻折形成上翻边,对应地,所述下罩板底面向内翻折形成下翻边,所述上翻边与下翻边配合并插设于罩壳与汽车仪表板开口之间的环形间隙,形成对汽车仪表板内部结构的遮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3个,所述下罩板底面上部间隔开设有2个安装孔,所述罩壳通过插设于该2个安装孔内的螺钉安装台与固定在转向管柱上的组合仪表形成可拆卸连接,另一个安装孔开设于下罩板底面下部,所述罩壳通过插设于该1个安装孔内的螺钉安装台与转向管柱支架形成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安装台包括插设于安装孔内的圆台以及插设于圆台远离安装孔一面的螺钉,所述圆台远离安装孔一面为所述螺钉安装台的安装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通过若干连接筋内接于点火锁开关安装孔,所述连接筋的数量为4个,沿挡片周向间隔环设于挡片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块的卡接部为凹部,对应地,所述下连接块的卡合部为凸部,卡接部与卡合部的凹凸配合,实现上本体与下本体对接的锁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板两侧壁内表面靠近上罩板开口的位置分别凸设有若干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端部延伸至所述上罩板开口外侧,位于上凹槽侧壁与上连接块之间的上挡板内表面凸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端部延伸至所述上挡板开设上凹槽一边外侧,所述限位销形成上本体移动的限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向管柱护罩,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限位销的上本体厚度由上本体外表面向上本体内侧减薄至1cm,对应地,与所述限位销相接触的下本体厚度由下本体外表面向下本体内侧减薄至1cm。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