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轨道车站及在轨道车站内增减车厢的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站及在轨道车站内增减车厢的方法,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轨道车站包括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上断开有一段缺口;还包括与第一轨道垂直的第二轨道和位于第二轨道旁并与第一轨道平行的第三轨道;第二轨道上设置有轨道转运车,轨道转运车上设置有与第一轨道和第三轨道平行的活动轨道,轨道转运车用于转移活动轨道使其与第一轨道对接或者与第三轨道对接。所述方法包括在车站内将轨道车辆行驶的第一轨道断开一段,并设置第二轨道、轨道转运车、第三轨道和车厢;在客流高峰增加车厢;在客流低谷将车厢回收到对应的车站。本发明轨道车站,能够实现在站内快速增减车厢。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重庆;50 |
申请人: |
重庆陈氏清洁服务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治霖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9-0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832938.2 |
公开号: |
CN110481569A |
代理机构: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彬 |
分类号: |
B61B1/00(2006.01);B;B61;B61B;B61B1 |
申请人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南岸区涂山所腾龙大道4号2栋3-2、3-9号 |
主权项: |
1.一种轨道车站,包括设置在站内的用于轨道车辆行驶的第一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上断开有一段缺口; 所述轨道车站还包括与第一轨道垂直的第二轨道; 所述轨道车站还包括与第一轨道平行的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轨道上设置有与第一轨道上断开的缺口相同的结构; 所述第二轨道上设置有轨道转运车,所述轨道转运车上设置有与第一轨道和第三轨道平行的活动轨道,所述活动轨道的长度与第一轨道上的缺口的长度相配;所述轨道转运车用于转移活动轨道使其与第一轨道对接或者与第三轨道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轨道为一组;或者所述活动轨道为两组,分别为第一活动轨道和第二活动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轨道通过水平旋转机构设置在轨道转运车上; 所述轨道车站还包括第四轨道,所述轨道转运车还用于将活动轨道转移至靠近第四轨道,所述水平旋转机构用于旋转活动轨道使其与第四轨道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轨道转运车上的旋转台和设置在旋转台上的支撑平板,所述活动轨道设置在支撑平板上。 5.一种在轨道车站内增减车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车站内将轨道车辆行驶的第一轨道断开一段,并设置与第一轨道断开长度匹配的活动轨道; 在车站内设置与第一轨道垂直的第二轨道,在第二轨道上设置轨道转运车,并将活动轨道设置在轨道转运车上; 在车站内设置与第一轨道平行的第三轨道,在第三轨道上设置车厢; 在轨道车辆上设定增减车厢时的分离节点,将轨道车辆在分离节点前方的部分命名为前车段,将轨道车辆在分离节点后方的部分命名为后车段;并在第一轨道旁设置定位轨道车辆停车位置的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和第三定位装置; 2)在客流高峰增加车厢,其包括以下步骤: a、在轨道车辆即将进站前,控制前车段的后端和后车段的前端的端部隔离门关闭,使前车段和后车段的端部封闭; b、在轨道车辆进站后,先控制其停止在第一定位装置处,然后控制后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打开上下乘客,并控制与分离节点对应的自动车钩相互分离、以及电路接头分离; c、控制前车段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后在第三定位装置处停车,从而在前车段和后车段之间空出车厢的插入空间; d、控制前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打开上下乘客,并在上下乘客的同时控制轨道转运车沿第二轨道移动,将活动轨道转移至与第三轨道对接; e、控制车厢沿第三轨道移动至活动轨道上,然后再控制轨道转运车沿第二轨道移动,将活动轨道转移至与第一轨道对接; f、控制后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关门停止上下乘客,然后控制后车段向前行驶,使后车段的前端与车厢的后端通过自动车钩连接、并使电路接头连接; g、继续控制后车段向前行驶,使车厢的前端和前车段的后端通过自动车钩连接、并使电路接头连接; h、控制前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关门停止上下乘客,然后开车驶出车站; i、控制前车段的后端、后车段的前端、及车厢的前后两端的部隔离门开启,使轨道车辆的各节车厢前后贯通; 3)在客流低谷将车厢回收到对应的车站,其包括以下步骤: a、在车辆即将进入对应车站前,预先通知车厢内的乘客转移到其它车厢,然后关闭前车段的后端、后车段的前端、以及车厢的前后两端的端部隔离门; b、在轨道车辆进站后,先控制其停止在第一定位装置处,然后控制后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打开上下乘客,并控制连接后车段与车厢的自动车钩相互分离、以及电路接头分离; c、控制前车段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并在第二定位装置处停车,然后控制连接前车段与车厢的自动车钩相互分离、以及电路接头分离,从而将车厢遗留在活动轨道上; d、控制前车段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并在第三定位装置处停车,然后控制前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打开上下乘客,并同时控制轨道转运车沿第二轨道移动,将活动轨道转移至与第三轨道对接; e、控制车厢沿活动轨道移动行驶到第三轨道上,然后再控制轨道转运车沿第二轨道移动,将活动轨道转移至与第一轨道对接; f、控制后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关门停止上下乘客,然后控制后车段向前行驶,使后车段前端与前车段的后端通过自动车钩连接、并使电路接头连接; g、控制前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关门停止上下乘客,然后开车驶出车站; h、控制前车段后端和后车段前端的部隔离门开启,使轨道车辆的各节车厢前后贯通。 6.一种在轨道车站内增减车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车站内将轨道车辆行驶的第一轨道断开一段,并设置与第一轨道断开长度匹配的第一活动轨道和第二活动轨道; 在车站内设置与第一轨道垂直的第二轨道,在第二轨道上设置轨道转运车,并将第一活动轨道和第二活动轨道平行设置在轨道转运车上; 在车站内设置与第一轨道平行的第三轨道,在第三轨道上设置车厢; 在轨道车辆上设定增减车厢时的分离节点,将轨道车辆在分离节点前方的部分命名为前车段,将轨道车辆在分离节点后方的部分命名为后车段;并在第一轨道旁设置定位轨道车辆停车位置的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和第三定位装置; 2)在客流高峰增加车厢,其包括以下步骤: a、在轨道车辆即将进站前,控制前车段的后端和后车段的前端的端部隔离门关闭,使前车段和后车段的端部封闭; b、控制车厢从第三轨道行驶到第二活动轨道上; c、在轨道车辆进站后,先控制其停止在第一定位装置处,然后控制后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打开上下乘客,并控制与分离节点对应的自动车钩相互分离、以及电路接头分离; d、控制前车段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后在第三定位装置处停车,从而在前车段和后车段之间空出车厢的插入空间;并控制前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打开上下乘客; e、控制轨道转运车沿第二轨道移动,将第二活动轨道转移至与第一轨道对接; f、控制后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关门停止上下乘客,然后控制后车段向前行驶,使后车段前端与车厢的后端通过自动车钩连接、并使电路接头连接; g、继续控制后车段向前行驶,使车厢的前端和前车段的后端通过自动车钩连接、并使电路接头连接; h、控制前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关门停止上下乘客,然后开车驶出车站; i、控制前车段的后端、后车段的前端、以及车厢的前后两端的端部隔离门开启,使轨道车辆的各节车厢前后贯通; 3)在客流低谷将车厢回收到对应的车站,其包括以下步骤: a、在车辆即将进入对应车站前,预先通知车厢内的乘客转移到其它车厢,然后关闭前车段的后端、后车段的前端、以及车厢前后两端的端部隔离门; b、在轨道车辆进站后,先控制其停止在第一定位装置处,然后控制后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打开上下乘客,并控制连接后车段与车厢的自动车钩相互分离、以及电路接头分离; c、控制前车段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并在第二定位装置处停车,然后控制连接前车段与车厢的自动车钩相互分离、以及电路接头分离,从而将车厢遗留在第二活动轨道上; d、控制前车段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并在第三定位装置处停车,然后控制前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打开上下乘客,并同时控制轨道转运车沿第二轨道移动,将第一活动轨道转移至与第一轨道对接; e、控制后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关门停止上下乘客,然后控制后车段经第一活动轨道向前行驶,使后车段的前端与前车段的后端通过自动车钩连接、并使电路接头连接; f、控制前车段的各车厢的侧向车门关门停止上下乘客,然后开车驶出车站; g、控制前车段后端和后车段前端的端部隔离门开启,使轨道车辆的各节车厢前后贯通; h、控制轨道转运车沿第二轨道移动,将第二活动轨道转移至与第三轨道对接,然后控制车厢沿第二活动轨道移动行驶到第三轨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在轨道车站内增减车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客流高峰增加车厢的步骤还包括设置在步骤a之前的步骤a0:在候车时段,开启处在第三轨道上的车厢的车门上乘客,上好乘客后控制车厢车门关闭。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