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以有效控制软岩地区高速铁路深路堑持续上拱变形,且可调整岩体应力分布和加固临近边坡,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包括构筑于软岩基床之上的无砟轨道路基,所述无砟轨道路基的两侧于右侧坡体、左侧坡体上分别沿线路方向间隔设置右侧抗力桩、左侧抗力桩,右侧抗力桩、左侧抗力桩深入基床标高以下一定深度。软岩基床的顶面上设置沿路基中心线对称且下凹的钢筋混凝土弧形板,该钢筋混凝土弧形板的横向两侧分别与右侧抗力桩、左侧抗力桩刚性连接为一体;所述钢筋混凝土弧形板顶面上设置隔水垫层,无砟轨道路基填筑于该隔水垫层之上。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钟志彬;邓荣贵;李安洪;吴沛沛;吕蕾;姚裕春;周成;胡会星;陈裕刚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2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1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426294.7
公开号: CN110453542A
代理机构: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建国
分类号: E01B2/00(2006.01);E;E01;E01B;E01B2
申请人地址: 610031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主权项: 1.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包括构筑于软岩基床(C)之上的无砟轨道路基(30),其特征是:所述无砟轨道路基(30)的两侧于右侧坡体(A)、左侧坡体(B)上分别沿线路方向间隔设置右侧抗力桩(11)、左侧抗力桩(12),右侧抗力桩(11)、左侧抗力桩(12)深入基床标高以下一定深度;软岩基床(C)的顶面上设置沿路基中心线对称且下凹的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该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的横向两侧分别与右侧抗力桩(11)、左侧抗力桩(12)刚性连接为一体;所述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顶面上设置隔水垫层,无砟轨道路基(30)填筑于该隔水垫层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无砟轨道路基(30)横向两侧外设置排水沟(31),右侧抗力桩(11)、左侧抗力桩(12)布设于同侧排水沟(31)的外侧,且分别距离右侧坡体(A)、左侧坡体(B)坡脚2.0-5.0m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右侧抗力桩(11)、左侧抗力桩(12)截面为矩形,截面尺寸不小于1.5m*1.5m,沿线路方向的桩间距不大于8.0m,深入基床标高以下的深度不小于15.0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由纵横向构造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厚度根据基底软岩上拱压力确定,厚度不小于1.0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隔水垫层由从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隔水土工布(21)、中粗砂层(22)复合构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一种高速铁路软岩深路堑上拱变形控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施工软岩基床(C),开挖路堑边坡至距离软岩基床(C)顶面2.0m位置标高,根据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设计尺寸及位置,将软岩地基表面修整成与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底面相适配的弧面; ②施工抗力桩,在右侧坡体(A)、左侧坡体(B)上向下开挖矩形桩孔至桩底设计标高,并在与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连接位置处布置横向连接钢筋,清孔后放入钢筋笼,将横向连接钢筋与钢筋笼纵向钢筋连接,灌注混凝土,形成侧抗力桩(11)、左侧抗力桩(12); ③施工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在软岩基床顶面上搭建成型模板,绑扎钢筋,并在两侧与抗力桩预留横向钢筋连接,然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形成完整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30; ④隔水垫层施工,在钢筋混凝土弧形板(20)顶面上依次铺设隔水土工布(21)、中粗砂层(22); ⑤施工无砟轨道路基(30),在隔水垫层之上分层填筑填料,形成无砟轨道路基(30),且在其横向两侧施工排水沟(31),排水沟(31)底板位于隔水垫层以上的高度一般不小于0.5m。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