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 |
摘要: |
一种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和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的下侧表面与地下连续墙的最底部一排无法施打锚索的底端平齐,钻孔灌注桩的桩顶通过冠梁连接为一体,钻孔灌注桩与地下连续墙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垫层和抗侧力连接板,抗侧力连接板和冠梁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坡型反压混凝土块,坡型反压混凝土块的侧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斜坡面自外向内倾斜形成排水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地下连续墙底部受力等效等强代换的设计理念,传力路径合理,确保基坑支护安全性,有效提高连接板靠近地下连续墙角部抗倾覆能力,具有施工简单和快捷方便的特点,不影响周边环境,成本较低。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万晓钟;徐汇宾;巴盼锋;王岩;李东华;李国经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2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9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0095684.6 |
公开号: |
CN209652909U |
代理机构: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晁璐松 |
分类号: |
E02D5/00(2006.01);E;E02;E02D;E02D5 |
申请人地址: |
100075 北京市东城区永外沙子口中街32号 |
主权项: |
1.一种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地下连续墙的底部内侧、与地下连续墙之间保持距离打入的一排钻孔灌注桩(2),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下侧表面与地下连续墙的最底部一排无法施打锚索(3)的底端平齐,所述钻孔灌注桩的桩顶通过冠梁(4)连接为一体, 所述钻孔灌注桩(2)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钢筋混凝土的连接板垫层(5),所述连接板垫层(5)的内端部与地下连续墙(1)的最底部一排无法施打锚索(3)的顶端预打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板垫层(5)的上侧表面与冠梁(4)的下侧表面平齐, 所述钻孔灌注桩(2)与地下连续墙(1)之间、连接板垫层(5)的上侧还固定连接有水平的钢筋混凝土的抗侧力连接板(6),所述抗侧力连接板(6)的上侧表面与冠梁(4)的上侧表面平齐, 所述抗侧力连接板(6)和冠梁(4)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坡型反压混凝土块(7),所述坡型反压混凝土块(7)的宽度等于抗侧力连接板(6)与冠梁(4)的宽度之和,所述坡型反压混凝土块(7)的背部紧靠地下连续墙的外侧表面,坡型反压混凝土块(7)的上侧表面自外向内倾斜形成排水面(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1)与钻孔灌注桩(2)之间的距离为3m-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灌注桩(2)为钢管混凝土桩,所述钻孔灌注桩的顶部伸入冠梁的底部厚度不小于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垫层(5)为变截面垫层,其靠近地下连续墙的外端部厚度加厚,加厚部(51)的厚度不小于800mm,宽度不小于500mm,其余部分(52)的厚度不小于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力连接板(6)与地下连续墙(1)对应的位置通过植筋(8)拉接,所述植筋(8)进入地下连续墙(1)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植筋(8)的进入抗侧力连接板(6)的长度不小于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侧力连接板(6)的钢筋直径为10mm-20mm,钢筋间距为100mm-320mm; 所述抗侧力连接板的钢筋包括上皮双向钢筋(61)、下皮双向钢筋(62)和板中单向钢筋(63),所述植筋(8)分层与上皮双向钢筋(61)和下皮双向钢筋(62)依次焊接,植筋(8)的钢筋间距与双向钢筋的纵筋间距相同; 所述抗侧力连接板的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4)的混凝土与抗侧力连接板(6)的混凝土的标号相同并为一体浇筑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型反压混凝土块(7)由标号小于抗侧力连接板(6)混凝土标号的素混凝土制成,坡型反压混凝土块(7)的侧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高度至少为3.0m。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