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及其打桩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及打桩方法,装置包括上夹套、锥头、导引环体以及固定座体;所述上夹套可拆卸夹持在混凝土桩体的上部,所述上夹套外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从上斜向下延伸的的弧形凸条;所述锥头固定在混凝土桩体下端;所述锥头外弧面上设置有螺纹凸起;所述导引环体内圆周面上对应多条弧形凸条开设有多条从上斜向下贯穿的弧形导引槽,以接收混凝土桩体受冲击下沉时跟随下降的弧形凸条;能够在桩体受打击下沉的同时,驱动桩体转动,从而利用锥头部位的螺纹进行进给,一方面受到上端的撞击力,另一方面受到下端锥体的拉力,两者结合,实现桩体下沉效果,避免桩体同一位置受到过大冲击对桩体造成的伤害。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福建;35 |
申请人: |
福州聚敏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陈月娇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4-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79582.X |
公开号: |
CN109667267A |
分类号: |
E02D7/26(2006.01);E;E02;E02D;E02D7 |
申请人地址: |
350700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清凉镇清凉街58号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套(1)、锥头(2)、导引环体(3)以及固定座体(5);所述上夹套(1)可拆卸夹持在混凝土桩体(6)的上部,所述上夹套(1)外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多条从上斜向下延伸的的弧形凸条(11);所述锥头(2)固定在混凝土桩体(6)下端;所述锥头(2)外弧面上设置有螺纹凸起(21);所述固定座体(5)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导引环体(3)安装在固定座体(5)上;所述导引环体(3)内圆周面上对应多条弧形凸条(11)开设有多条从上斜向下贯穿的弧形导引槽(31),以接收混凝土桩体(6)受冲击下沉时跟随下降的弧形凸条(11),并通过与弧形凸条(11)的配合带动所述混凝土桩体(6)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环体(3)由多片弧形单体(32)拼接而成;所述弧形单体(32)下端与固定座体(5)铰接;所述弧形单体(32)外侧上部与固定座体(5)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杆(51);所述第一液压杆(51)驱动弧形单体(32)沿其与固定座体(5)的铰接点竖直转动,使导引环体(3)在碗形张开与环形整体之间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单体(32)、弧形导引槽(31)以及弧形凸条(11)的数量分别为四个,每个弧形单体(32)的内弧面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的弧形导引槽(31);所述弧形导引槽(31)由弧形单体(32)上端的一侧延伸至下端的另一侧,覆盖九十度范围的导引环体(3)内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单体(32)外表面设置有一L形卡块(321),一环形抱条(322)同时嵌入四个弧形单体(32)的L形卡块(321)中将四个弧形单体(32)固定成一整体环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体(5)对应弧形单体(32)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分座体(52);所述分座体(52)通过多根弧形杆(53)连接成一整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座体(52)包括上座(521)和下座(522);所述弧形单体(32)铰接在上座(521)上;所述上座(521)与下座(522)之间通过多根伸缩导引柱(523)连接;所述上座(521)与下座(522)之间还连接有一第二液压杆(524)以驱动上座(521)升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辅助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522)上设置有钻杆(525),所述钻杆(525)钻入地下以固定所述下座(522);所述钻杆(525)外套设有固定在下座(522)上的限位套(526)。 8.一种用于混凝土桩体的打桩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辅助打桩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夹套(1)套紧在混凝土桩体(6)上部; S2:将锥头(2)焊接在混凝土桩体(6)端部; S3:将混凝土桩体(6)在打桩位置立起,锥头(2)朝下抵靠地面或使混凝土桩体(6)部分插入地下; S4:将四个分座体(52)移动至混凝土桩体(6)外四个方向; S5:调整弧形单体(32)的位置和高度,使其位于上夹套(1)下方的位置,第一液压杆(51)驱动弧形单体(32)转动形成整体的导引环体(3),同时弧形凸条(11)下端刚好对上弧形导引槽(31)上端;从混凝土桩体(6)上方向下套入环形抱条(322),环形抱条(322)嵌入四个弧形单体(32)的L形卡块(321)中将四个弧形单体(32)固定成一整体环形; S6:为分座体(52)配置配重,钻杆(525)钻入地下,各分座体(52)通过弧形杆(53)固定连接成一整体; S7:使用桩锤从上向下捶打混凝土桩体(6),混凝土桩体(6)在捶打的力作用下下沉,这一过程中弧形导引槽(31)对弧形凸条(11)施加水平方向的反作用力,促使上夹套(1)及混凝土桩体(6)转动;从而使混凝土桩体(6)在螺纹凸起(21)的作用下向地下旋入; S8:当弧形凸条(11)的上端刚好向下脱出弧形导引槽(31)时,暂停打桩,解开弧形单体(32)的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杆(51)驱动弧形单体(32)向外转动张开;第二液压杆(524)驱动上座(521)连同弧形单体(32)下移,下移高度为弧形导引槽(31)与弧形凸条(11)的竖直高度之和; S9:再次通过第一液压杆(51)驱动弧形单体(32)转动闭合形成导引环体(3);由于此时上夹套(1)在弧形凸条(11)与弧形凹槽(31)的配合下转动了九十度,而弧形凸条(11)的数量为四个,因此此时,弧形导引槽(31)上端刚好与转动后的一弧形凸条(11)的下端相对; S10:重复步骤S7至S9; S11:直到上座(521)不可下降后,解除辅助打桩装置,剩余的部分桩体直接打入地下。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