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项: |
1. 一种利用降落机在飞机内空中降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
步骤:
一、降落机在飞机内的位置和安装:
a:在飞机内,飞机机舱就是降落机机舱,飞机前后机舱就是两架能单独
降落的降落机。降落机的出口在飞机尾部。飞机尾部比现有的飞机宽
度要大,能使降落机从飞机尾部舱口脱离飞机顺利降落。飞机内前后
降落机机舱高度和宽度相同,长度可以不同。飞机在空中需要降落时,
所有乘员(除飞行员外)不离开座位就能在降落机内降落。
b:飞机与降落机连接的接头用电磁接头开关控制,在降落机需要降落时,
能够快速与飞机分离。
c:飞机机舱内从头部到尾部安装六条输送降落机的直线滑轨,两条位于
降落机底部,两条位于降落机顶部,另两条位于降落机二侧。
d:飞机内每架降落机底部安装一套多组弹射装置和高速输送机,飞机在
空中需要降落时,先输送后舱降落机,再输送前舱降落机。降落机输
出后,关闭飞机尾部机舱门。
二、降落机的构造:
a:降落机前部是驾驶舱,顶部安装与金蝉相似的折叠式机翼和前后方向
翼。降落机驾驶员在降落时,利用操纵杆调控机翼大小和前后方向翼
来控制着陆地点。
b:为了放慢降落机下降速度,顶部安装一顶降落伞,在降落机着陆时放
弃。打开降落伞用射伞炮牵引。
c:飞机座位就是降落机座位。座位上安装降落时的保险装置,在降落时
打开保险装置,减低着陆时对人体的冲击力。
d:降落机底部安装双层气囊,每层由多个单独充气气囊组成。以防下层
气囊着陆受压破裂,用上层气囊保护人身安全。降落时,用高压气瓶
或气泵向气囊充满气体,或利用汽车气囊技术制造气囊。
e:气囊用高强度,轻质不漏气材料制造,顶棚用高强度防水纤维布,骨
架用高强度铝合金。
f:降落机座位底部用有较小弯曲度的仿制动物脊椎骨方法连接,能够在
滑轨上快速脱离飞机,利用弯曲度在先后着陆的地面上减小冲击力。
g:降落机底部二边安装多组弹簧装置或火箭弹射装置,在空中降落时向
下放出,着陆时可先利用弹簧装置或火箭弹射装置,减少降落机着陆
时的冲击力。
三、降落机脱离飞机的方法:
a:飞机在空中需要降落机降落时,所有乘员在座位上做好降落前的准备
工作。降落机驾驶员在驾驶舱内,准备降落。
b:飞行员开启降落机与客机连接的分离开关,先降落后舱降落机,再降
落前舱降落机。
c:飞行员开启尾部降落机降落舱门,飞机水平或向下飞行,飞行员启动
后舱降落机底部的多组弹射装置,将后舱降落机在飞机的滑道内,向
飞机飞行的相反方向,弹射出飞机,向地面降落。如果飞机向上飞行,
就开启后舱降落机底部安装的高速输送机装置,将后舱降落机在飞机
的滑道内,向飞机飞行的相反方向快速输送出飞机,向地面降落。再
用相同的方法降落前舱降落机。降落完成后关闭飞机尾部降落机舱门。
四、降落机降落的方法:
a:降落机离开飞机后,降落机自动或者由降落机驾驶员用射伞炮牵引出
降落机顶部中间的降落伞,然后展开机翼和前后方面翼,同时向降落
机底部双层气囊内充气体。放出降落机底部二边安装的多组弹簧装置。
b:降落机驾驶员根据降落地点,用方向翼和操纵杆控制降落机着陆点,
操作原理是:降落机向前将顶部机翼、前部左右机翼缩小。降落机向
后将后部左右机翼缩小,向左将左部机翼缩小,向右将右部机翼缩小,
同时利用方向翼来控制着陆地点。或利用动力装置或气动装置来控制
降落机着陆地点。
c:降落机着陆时驾驶员马上放弃降落伞,着陆时利用弹簧装置,减少对
降落机的冲击力。
d:降落机着陆后将气囊内气体放出,机翼和前后方向翼折叠在降落机顶
部,收好降落时放弃的降落伞,等待救援。
e:降落机如果降落在水面上,利用气囊内气体,漂浮在水面上。降落机
驾驶员马上放弃降落伞,将机翼折叠在降落机顶部,用顶部前后方向
翼控制方向,在水面上航行。或在降落机上安装水中航行的动力装置,
在水面上航行,等待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