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前轮转向机构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包括:车架、转向杆、前叉、弹性件及联动件,所述前叉与车架之间形成可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联动件活动连接前叉及转向杆,所述联动件与车架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摩擦面,转向杆不转动时,联动件的摩擦面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车架的摩擦面相抵接,转向杆转动时,联动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联动件的摩擦面与车架的摩擦面相松开的同时,联动件与前叉及转向杆形成一个转动整体进行转动,从而可避免车辆在正常行驶时踩踏机构对转向机构造成干扰,大大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能。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黄英可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11-0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2-3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1087340.1 |
公开号: |
CN110626451A |
代理机构: |
苏州启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祁凯娟 |
分类号: |
B62K21/02(2006.01);B;B62;B62K;B62K21 |
申请人地址: |
215636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大新镇新东东路 |
主权项: |
1.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转向杆、前叉、弹性件及联动件,所述前叉与车架之间形成可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联动件活动连接前叉及转向杆,所述联动件与车架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摩擦面,转向杆不转动时,联动件的摩擦面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车架的摩擦面相抵接,转向杆转动时,联动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联动件的摩擦面与车架的摩擦面相松开的同时,联动件与前叉及转向杆形成一个转动整体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包括前叉主体部及与前叉主体部固定连接的前叉竖轴,所述车架设有车架主体部及与车架主体部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前叉竖轴同轴安装于安装座内,所述转向杆同轴安装于前叉竖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与联动件的连接处设置有触动部,所述联动件上设有与触动部相配合的接触部,转向杆转动时所述触动部作用于联动件上的接触部使联动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联动件的摩擦面与车架的摩擦面相松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沿径向向外凸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用于收容联动件的收容腔,所述车架的摩擦面设置于所述凸台的收容腔的腔壁上,所述转向杆穿入安装座内,所述转向杆的底部设有与联动件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前叉竖轴上设有与联动件相配合的孔,所述联动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孔及卡槽内,所述联动件远离摩擦面的一端与弹性件相抵接,所述转向杆的触动部设置于转向杆底部的卡槽内,所述联动件的侧面设有缺口,缺口内设有斜面,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斜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上的摩擦面包括第一摩擦面及第二摩擦面,所述凸台的收容腔的腔壁上的摩擦面包括第三摩擦面及第四摩擦面,所述第一摩擦面与第三摩擦面相配合从而形成第一组配合面,所述第二摩擦面与第四摩擦面相配合从而形成第二组配合面,所述第一组配合面与第二组配合面两者中,至少一组配合面为圆锥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的触动部与联动件的接触部之间设有中间接触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竖轴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联动件设置于安装座的外侧,所述联动件的摩擦面设置于联动件的内侧壁上,所述车架上的摩擦面设置于安装座的外侧壁上,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接,所述转向杆套设在前叉竖轴上,所述转向杆的触动部设置于转向杆的外圆周面上,所述联动件的接触部设置于联动件的内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的数量为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上设有转向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竖轴套设于转向杆上或者转向杆套设有前叉竖轴上,所述前叉竖轴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转向杆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呈一大一小设置。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