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矿山立井超深距离大载重提升系统及其配重分配方法
专利名称: 矿山立井超深距离大载重提升系统及其配重分配方法
摘要: 一种矿山立井超深距离大载重提升系统,包括提升钢丝绳、摩擦轮、导向轮、复绕轮、容器和平衡绳,左右复绕轮相对于摩擦轮中心左右对称,前后错开,水平高度一致高于摩擦轮;左右导向轮水平高度一致低于摩擦轮;左导向轮与提升钢丝绳接触的水平位置对应容器的重心悬吊点,右导向轮与提升钢丝绳接触的水平位置对应配重的重心悬吊点;容器上端的提升钢丝绳依次绕经左导向轮、左复绕轮、摩擦轮、左复绕轮和摩擦轮,经由右导向轮连至配重;配重上端的提升钢丝绳依次绕经右导向轮、右复绕轮、摩擦轮、右复绕轮和摩擦轮,经由左导向轮连到容器;容器和配重下端通过平衡绳连接闭合。本发明能实现超深距离及大载重运输且不会在运行中产生过大的应力波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发明人: 朱真才;卢昊;王可;曹国华;周公博;汤裕;江帆;彭玉兴;李伟;沈刚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1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4-2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527227.6
公开号: CN109678036A
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楼高潮
分类号: B66B15/02(2006.01);B;B66;B66B;B66B15
申请人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学路1号
主权项: 1.一种矿山立井超深距离大载重提升系统,包括提升钢丝绳(140)、设置于井筒(180)上部的摩擦轮(110)和导向轮以及设置于井筒(180)内部的配重(150)、容器(160)和平衡绳(170),若干根提升钢丝绳(140)的每根均绕经导向轮和摩擦轮(110),最终其两端分别与容器(160)和配重(150)的上端相连接,而容器(160)和配重(150)的下端通过平衡绳(170)连接形成闭合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左复绕轮(121)和右复绕轮(122),二者相对于摩擦轮(110)的中心左右对称布置,而其前后位置相对错开,左复绕轮(121)与右复绕轮(122)的水平高度一致且高于摩擦轮(110);导向轮由左导向轮(131)和右导向轮(132)构成,二者水平高度一致且低于摩擦轮(110);左导向轮(131)与提升钢丝绳(140)接触的水平位置对应容器(160)的重心悬吊点,而右导向轮(132)与提升钢丝绳(140)接触的水平位置对应配重(150)的重心悬吊点;容器(160)上端连接的左侧采用复绕结构的提升钢丝绳(140)依次向上绕经左导向轮(131)、左复绕轮(121)、摩擦轮(110)、左复绕轮(121)和摩擦轮(110)之后,经由右导向轮(132),另一端连接至配重(150);配重(150)上端连接的右侧采用复绕结构的提升钢丝绳(140)依次向上绕经右导向轮(132)、右复绕轮(122)、摩擦轮(110)、右复绕轮(122)和摩擦轮(110)之后,经由左导向轮(131),另一端连接至容器(160)。 2.一种矿山立井超深距离大载重提升系统,包括提升钢丝绳(240)、设置于井筒(280)上部的摩擦轮(210)和导向轮以及设置于井筒(280)内部的配重(250)、容器(260)和平衡绳(270),若干根提升钢丝绳(240)中的每根均绕经导向轮和摩擦轮(210),最终其两端分别与容器(260)和配重(250)的上端相连接,而容器(260)和配重(250)的下端通过平衡绳(270)连接形成闭合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轮由左导向轮(231)和右导向轮(232)构成,二者水平高度一致且低于摩擦轮(210);左导向轮(231)与提升钢丝绳(240)接触的水平位置对应容器(260)的重心悬吊点,右导向轮(232)与提升钢丝绳(240)接触的水平位置对应配重(250)的重心悬吊点;提升钢丝绳(240)向依次绕经左导向轮(231)、摩擦轮(210)和右导向轮(232)。 3.一种矿山立井超深距离大载重提升系统,包括提升钢丝绳(340)、设置于井筒(380)上部的摩擦轮(310)和导向轮以及设置于井筒(380)内部的配重(350)、容器(360)和平衡绳(370),若干根提升钢丝绳(340)中的每根均绕经导向轮和摩擦轮(310),最终两端分别与容器(360)和配重(350)的上端相连接,而容器(360)和配重(350)的下端通过平衡绳(370)连接形成闭合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轮为一个左导向轮(331),其水平高度低于摩擦轮(310);左导向轮(331)与提升钢丝绳(340)接触的水平位置对应容器(360)的重心悬吊点;提升钢丝绳(340)绕经左侧导向轮与摩擦轮(310)。 4.一种矿山立井超深距离大载重提升系统,包括提升钢丝绳(440)、设置于井筒(480)上部的摩擦轮(410)和导向轮以及设置于井筒(480)内部的配重(450)、容器(460)和平衡绳(470),若干根提升钢丝绳(440)中的每根均绕经导向轮和摩擦轮(410),最终两端分别与容器(460)和配重(450)的上端相连接,而容器(460)和配重(450)的下端通过平衡绳(470)连接形成闭合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轮为一个右导向轮(432),其水平高度低于摩擦轮(410);右导向轮(432)与提升钢丝绳(440)接触的水平位置对应配重(450)的重心悬吊点;提升钢丝绳(440)绕经摩擦轮(410)与右导向轮(432)。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矿山立井超深距离大载重提升系统的配重(150,250,350,450)和平衡绳(170,270,370,470)的重量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已知容器(160,260,360,460)中的载重值、提升钢丝绳(140,240,340,440)绳重以及提升高度,则: mV=mZ+0.5m, 其中,mV为配重质量,mZ为容器质量,m为装载质量,n1为提升钢丝绳(140,240,340,440)的根数,n2为平衡尾绳的根数,ρ1为提升钢丝绳(140,240,340,440)的单位长度质量,ρ2为平衡尾绳的单位长度质量,H为提升高度。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