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管桩裂缝补强结构
专利名称: 管桩裂缝补强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的管桩裂缝补强技术领域,针对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管桩裂缝补强结构,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注浆件,注浆件包括套管、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第一卡环以及第二卡环的外圆周半径均小于管桩口的半径,第一卡环上贯穿有注浆孔,注浆件上设有通闭注浆件与管桩内壁缝隙的第一活动组件以及第二活动组件,注浆件上设有驱动第一活动组件通闭第一卡环外圆周表面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缝隙的驱动机构以及联动第二活动组件同时通闭第二卡环外圆周表面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缝隙的联动件。通过驱动组件以及联动件封闭注浆件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缝隙,形成密闭的夹层空间,通过高压注浆,使得注浆体被压至裂缝中。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广州天衣防水补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艳容;殷锴毅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8-2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4-3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389166.7
公开号: CN208803464U
分类号: E02D5/64(2006.01);E;E02;E02D;E02D5
申请人地址: 51017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荔湾路102号第12幢第二层
主权项: 1.一种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注浆件(1),所述注浆件(1)包括套管(11)以及设于套管(11)两端的第一卡环(12)以及第二卡环(13),所述第一卡环(12)与第二卡环(13)平行,所述套管(11)与第一卡环(12)以及第二卡环(13)均垂直,所述套管(11)一体连接第一卡环(12)以及第二卡环(13),所述第一卡环(12)以及第二卡环(13)的外圆周半径均小于管桩口的半径,所述第一卡环(12)上贯穿有注浆孔(14),所述第一卡环(12)远离套管(1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环扣(15),所述环扣(15)沿套管(11)的外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卡环(12)上设有通闭第一卡环(12)的外圆周表面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缝隙的第一活动组件(2),所述第二卡环(13)上设有通闭第二卡环(13)的外圆周表面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缝隙的第二活动组件(3),所述注浆件(1)上设有驱动第一活动组件(2)通闭第一卡环(12)的外圆周表面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缝隙的驱动机构(4)以及联动第二活动组件(3)同时通闭第二卡环(13)的外圆周表面与管桩内壁之间的缝隙的联动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活动组件(2)包括铰接于第一卡环(12)上的若干第一转动板(21),若干所述第一转动板(21)呈扇形,当若干所述第一转动板(21)均转动至与第一卡环(12)的环面抵接时,相邻所述第一转动板(21)之间拼接无缝隙,所述第一转动板(21)的圆周侧边与管桩内壁处处抵接,所述第二活动组件(3)包括铰接于第二卡环(13)上的若干第二转动板(31),若干所述第二转动板(31)呈扇形,当若干所述第二转动板(31)均转动至与第二卡环(13)的环面抵接时,相邻所述第二转动板(31)之间拼接无缝隙,所述第二转动板(31)的圆周侧面与管桩内壁处处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其中一块第一转动板(21)转动的驱动组件(41)以及联动剩余的第一转动板(21)转动的联动组件(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组件(41)包括主动转动杆(411),所述主动转动杆(411)的一端铰接于其中一块第一转动板(21)上,所述主动转动杆(411)远离第一转动板(21)的一端靠近第二卡环(13)的一侧设有配重块(413),所述主动转动杆(411)远离第一转动板(21)的一端远离第二卡环(13)的一侧连接有主动拉绳(412),所述主动转动杆(411)同时与第一卡环(12)远离套管(11)的一侧铰接,所述主动转动杆(411)绕与第一卡环(12)的铰接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联动组件(42)包括若干从动转动杆(421),若干所述从动转动杆(421)与剩余的第一转动板(21)一一对应,所述从动转动杆(421)的一端均铰接于剩余的第一转动板(21)上,所述从动转动杆(421)的远离第一转动板(21)的一端远离第二卡环(13)的一侧均连接有从动拉绳(422),当所有所述第一转动板(21)均与第一卡环(12)的环面抵接时,所述主动拉绳(412)以及从动拉绳(422)均处于紧绷状态,所述从动转动杆(421)均同时与第一卡环(12)远离套管(11)的一侧铰接,所述从动转动杆(421)均绕与第一卡环(12)的铰接点转动,铰接有所述主动转动杆(411)的第一转动板(21)与其中一块相邻的第一转动板(21)的拼接处连接有软绳(423),剩余的所述第一转动板(21)相邻之间连接有软绳(423),所述软绳(423)的长度比第一转动板(21)的轴向厚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联动件(5)包括联动杆(51),所述联动杆(51)设有若干根,所述联动杆(51)与第二转动板(3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转动板(31)与第一转动板(21)一一对应,所述联动杆(51)与套管(11)平行,所述联动杆(51)与第一转动板(21)以及其对应的第二转动板(31)均连接,所述联动杆(51)与第一转动板(21)以及第二转动板(31)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与套管(11)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转动板(21)铰接于第一卡环(12)远离套管(11)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第二转动板(31)铰接于第二卡环(13)靠近套管(11)一侧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联动杆(51)不贯穿第一卡环(12)以及第二卡环(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联动杆(51)的长度与套管(11)的长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若干所述第一转动板(21)以及第二转动板(31)的拼接面以及外圆周表面上均设有密封条(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桩裂缝补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注浆件(1)内还设有若干钢筋(6),若干所述钢筋(6)沿第一卡环(12)以及第二卡环(13)的圆周均匀分布。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