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下建筑包括侧墙和底板,侧墙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混凝土层或装饰层,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一侧表面与侧墙接触;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和混凝土层,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底板接触;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和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置具有排水功能的槽体结构,将渗入的地下水及时排走,避免其长期积存在建筑室内,同时提高了其保温隔热的功能,避免冷热桥产生的冷凝结露问题,保持地下室空气干燥,节能环保。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韩忠强;黄宗旺;李昶;郭嘉;段文锋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2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0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639739.1
公开号: CN109706958A
代理机构: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高爽
分类号: E02D29/00(2006.01);E;E02;E02D;E02D29
申请人地址: 101309 北京市顺义区顺平路沙岭段甲2号
主权项: 1.一种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所述地下建筑包括侧墙和底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墙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复合板、混凝土层或装饰层,所述第一复合板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沟槽结构,所述一侧表面与所述侧墙接触;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二复合板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沟槽结构,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结构为多排竖向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结构为纵横交错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板和所述第二复合板为发泡高分子复合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高分子复合板的制备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丙烯、热塑性聚烯烃、三元乙丙橡胶、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发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复合板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第二复合板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结构的凸起部位通过粘接剂与所述侧墙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与底板交汇处设有排水沟,所述第一沟槽结构和所述第二沟槽结构分别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的排渗水和防冷凝结露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复合板设于侧墙的内表面,使第一复合板的所述一侧表面与所述侧墙接触; 在所述第一复合板的另一侧表面覆盖装饰板或混凝土层; 将第二复合板设于底板的上表面,使所述第二复合板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底板接触,在所述第二复合板的上表面覆盖混凝土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复合板的所述一侧表面上设置防水透汽膜或铝箔层。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