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车轮、免充气轮胎及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专利名称: 车轮、免充气轮胎及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免充气轮胎及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将轮胎本体套设在轮框的外缘上形成这轮。根据承重能力,确定相邻设置的第一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之间形成的支撑部的厚度。在轮胎本体上开设间隔设置的第一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且由于第一缓冲孔为凹透镜形状的孔或条形孔,第二缓冲孔为凸透镜形状的孔或圆形孔,当轮胎本体受到冲击时,支撑部会被引导向第一缓冲孔内弯曲变形,起到缓冲作用。当过载承重或过大冲击时,第一缓冲孔相对两侧的支撑部同时向第一缓冲孔内弯曲变形,并在第一缓冲孔内相抵,避免支撑部在第一缓冲孔内过度变形,进而有效避免轮胎本体的撕裂。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春如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2-2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0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42511.X
公开号: CN109720153A
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丹
分类号: B60C7/10(2006.01);B;B60;B60C;B60C7
申请人地址: 51063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71号2楼(部位:自编215、216单元)
主权项: 1.一种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的宽度方向为所述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孔之间开设有第二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为凹透镜形状的孔或条形孔,所述第二缓冲孔为凸透镜形状的孔或圆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孔的宽度方向为所述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孔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缓冲孔的宽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所述第一缓冲孔与所述第二缓冲孔之间形成为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厚度为4mm-8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本体的外表面为胎面,所述第一缓冲孔的内壁到所述胎面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5mm;所述第二缓冲孔的内壁到所述胎面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5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孔的内壁到所述轮胎本体的内壁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3mm;所述第二缓冲孔的内壁到所述轮胎本体的内壁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3mm。 7.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及 轮框,所述轮胎本体套设在所述轮框的外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本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轮框的外缘上形成有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相卡接。 9.一种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轮胎本体; 根据承重要求,确定相邻设置的第一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孔之间形成的支撑部的厚度,所述支撑部的厚度越大,则所述轮胎本体的承重能力越强; 在轮胎本体的侧壁上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缓冲孔与多个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缓冲孔,使得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孔之间开设有所述第二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为凹透镜形状的孔或条形孔,所述第二缓冲孔为凸透镜形状的孔或圆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轮胎本体的侧壁上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缓冲孔与多个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缓冲孔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缓冲要求,确定所述第一缓冲孔的宽度,所述第一缓冲孔的宽度越大,则所述轮胎本体的缓冲能力越强。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