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锚索格构与改性土挡土墙复合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索格构与改性土挡土墙复合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一种锚索格构与改性土挡土墙复合支挡结构包括锚索格构与改性土挡土墙两个部分,其中改性土挡土墙提供基本的水平向支挡力,锚索格构则提供挡土墙上部不足的部分水平向支挡力,是一种可替代抗滑桩锚索复合结构的新结构。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锚索格构与改性土挡土墙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施工方法简单和施工安全性好的优势,尤其适于碳质页岩和残坡积土组成的二元结构边坡的加固。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南;43 |
申请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发明人: |
刘龙武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2-1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1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507824.2 |
公开号: |
CN109763513A |
分类号: |
E02D29/02(2006.01);E;E02;E02D;E02D29 |
申请人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2段960号 |
主权项: |
1.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锚索格构与改性土挡土墙复合支挡结构包括改性土重力式挡土墙和锚索格构结构两个部分,施工顺序为先采用施工槽分层分区施工方法施工改性土挡土墙,再按常规方法施工锚索格构部分。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格构与改性土挡土墙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特征是: 1)以拟建挡土墙的宽度为单个施工槽长度并取拟建挡土墙5m长度作为单个施工探槽的宽度,将拟建挡土墙分为若干个施工槽,并在现场进行施工放样; 2)施工时要求先后两施工槽之间相隔10m,并据此按顺序进行排序,逐个进行各施工槽的施工; 3)在选定的拟进行施工的施工槽位置,用挖掘机对施工槽的左上区(1)进行开挖,同时注意保证,左上区(1)底部开挖长度范围(b1)不应超过3m,上层开挖深度(h2)应不超过6m;当拟建挡土墙深度(h)小于12m时,上层开挖深度(h2)应不超过所述拟建挡土墙深度(h)的1/2;当拟建挡土墙深度(h)大于12m,不建议直接使用该专利方法进行施工; 4)采用从施工槽中挖出的高液限土,按水泥30%、水玻璃早强剂10%、高液限土60%的重量掺配比,加入适量水至液化状,通过搅拌机现场拌和成浆状,再灌入施工槽左上区(1)的开挖范围,并用挖机捣实; 5)完成对施工槽左上区(1)的回填后,应等待5个小时至改性土浆基本硬化,再用挖掘机开挖施工槽右上区(4),底部开挖宽度应达到设计范围(b4); 6)用挖掘机对施工槽的左下区(2)进行开挖,同时注意,左下区(2)底部开挖长度范围(b2)不应超过3m,开挖深度达到设计深度(h1),并保证施工槽深度达到改性土墙的设计深度(h);参照步骤4)制备改性土浆,回填施工槽左下区(2)的开挖范围; 7)等待5个小时至灌入施工槽左下区(2)的改性土浆基本硬化,再用挖掘机开挖施工槽的右下区(3),开挖深度达到设计深度(h1),并保证施工槽深度达到改性土墙的设计深度(h); 8)采用10%的水泥、3%的水玻璃及87%开挖得到的高液限土,加适量水至硬可塑状,用挖掘机现场拌和后,将拌和料分层摊铺在施工槽右下区(3)的范围,注意单层回填厚度不大于0.3m,并通过挖机斗拍实,直至填满施工槽的右下区(3); 9)参照步骤8),用改性土填满施工槽的右上区(4); 10)按步骤2)的排序,参照步骤3)~步骤9),完成全部施工槽的施工,为加快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在满足步骤2)的施工顺序要求时,也可同时进行多个施工槽的施工; 11)完成全部施工槽的施工后,按常规方法施工泄水孔(9); 12)完成全部泄水孔(9)的施工后,按常规方法施工锚索格构结构(5),注意应确保锚索的锚固段(8)完全进入硬层(7)中,保证锚固段长度(L1)达到设计长度,锚索的自由段(6)的长度可据硬层(7)的位置适当调整; 13)修筑拟建挡土墙墙脚排水沟和平台(10); 14)修整拟建挡土墙墙顶边坡(11)。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