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座椅总成及座椅调节机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座椅总成及座椅调节机构,该座椅总成包括滑轨组件和操作杆,滑轨组件包括上轨和下轨,下轨固定于车辆的底板,下轨设置有若干沿轴向间隔的第一锁孔,上轨与座椅本体相连,上轨通过滑动件支撑于下轨;滑轨组件还包括锁定件、第一弹性件和解锁件;上轨设有第一安装孔,锁定件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并能够沿第一安装孔进行上下位移,锁定件的上端部伸出第一安装孔,锁定件的下端部设有第一锁齿,第一弹性件设于上轨内,并与锁定件相抵接,以在常态下推抵锁定件的第一锁齿卡入相应第一锁孔;解锁件的解锁片中部铰接,操作杆能够驱使解锁片绕铰接点转动,以与锁定件的上端部相撞,进而迫使锁定件向下位移,使得第一锁齿脱离第一锁孔。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黄正坤;黄克乐;李红超;郝浩帅;庄文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0-1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707971.X |
公开号: |
CN208881632U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天凯;罗满 |
分类号: |
B60N2/07(2006.01);B;B60;B60N;B60N2 |
申请人地址: |
441003 湖北省襄阳市追日路8号 |
主权项: |
1.一种座椅调节机构,包括滑轨组件(1)和操作杆(2),所述滑轨组件(1)包括上轨(11)和下轨(12),所述下轨(12)固定于车辆的底板,且所述下轨(12)设置有若干沿轴向间隔的第一锁孔(122a),所述上轨(11)与座椅本体相连,所述上轨(11)通过滑动件(13)支撑于所述下轨(12),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件(1)还包括锁定件(14)、第一弹性件(15)和解锁件(16); 所述上轨(11)设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锁定件(14)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安装孔(111)进行上下位移,所述锁定件(14)的上端部能够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111),所述锁定件(14)的下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孔(122a)相匹配的第一锁齿(141a),所述第一弹性件(15)设于所述上轨(11)内,并与所述锁定件(14)相抵接,以在常态下推抵所述锁定件(14)的所述第一锁齿(141a)卡入相应所述第一锁孔(122a),进而限制所述上轨(11)相对所述下轨(12)的轴向滑动; 所述解锁件(16)的解锁片(161)中部铰接,所述操作杆(2)与所述解锁片(161)相连,并能够驱使所述解锁片(161)绕铰接点转动,转动的解锁片(161)能够与所述锁定件(14)的上端部相撞,以迫使所述锁定件(14)向下位移,并使得所述第一锁齿(141a)脱离相应所述第一锁孔(122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14)包括锁卡(141),所述锁卡(141)呈L形,该L形的第一板自下而上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第二板设有沿横向延伸、并沿轴向间隔的所述第一锁齿(141a)和第二锁齿(141b); 所述上轨(11)设有沿轴向间隔的过孔(112)和与所述第二锁齿(141b)相匹配的第二锁孔(113),所述第一锁齿(141a)能够穿过所述过孔(112)、并与所述第一锁孔(122a)沿轴向卡接,所述第二锁齿(141b)能够与所述第二锁孔(113)沿轴向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上移或下移的所述锁定件(14),所述第一锁齿(141a)始终位于所述过孔(112)中,所述第二锁齿(141b)始终位于所述第二锁孔(113)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齿(141a)、所述第二锁齿(141b)中至少一者为T形齿,包括立部和平部; 常态下,所述第一锁齿(141a)的平部能够卡入所述第一锁孔(122a),并能够与所述上轨(11)的外壁面沿横向相抵;或者,常态下,所述第一锁齿(141a)的立部能够穿过所述过孔(112)、所述第一锁孔(122a),并能够以其平部与所述第一锁孔(122a)的外端面沿横向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11)还设有导向孔(114),所述锁卡(141)的第二板还设置有导向齿(141c),上移或下移的所述锁定件(14),所述导向齿(141c)始终位于所述导向孔(114)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卡(141)还设有标示结构,以表征所述第一锁齿(141a)和/或所述第二锁齿(141b)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所述锁定件(14)的安装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11)的下端面设有开口向下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15),所述第一安装孔(111)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5)的侧壁与顶壁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锁孔(113)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5)的侧壁的下端部,并沿横向贯穿该侧壁; 所述锁卡(141)的第一板的一个板面与所述第一凹槽(115)的侧壁相贴合,另一板面设有阻挡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件(15)为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两端固定,中部挂接于所述阻挡结构,以对所述锁定件(14)产生推抵力,所述推抵力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锁齿(141a)卡入相应所述第一锁孔(122a)、以及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凹槽(115)的侧壁相贴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14)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锁定件(14)一一对应地贴合于所述第一凹槽(115)相对的两侧壁; 所述下轨(12)的上端面设有开口向上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121),所述第二凹槽(121)的两侧壁远离其底壁的一端均具有向下翻折的内卷边(122),两所述内卷边(122)均沿轴向间隔设有所述第一锁孔(122a),两所述锁定件(14)一一对应地与两所述内卷边(122)的所述第一锁孔(122a)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开设有沿横向贯穿的通孔(141d),所述通孔(141d)的孔壁具有翻边(141e),所述翻边(141e)为所述阻挡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5)内的防脱限位件(17),所述防脱限位件(17)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115)的侧壁,所述防脱限位件(17)配合所述第一凹槽(115)的侧壁能够限定所述第一板的横向相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限位件(17)呈框形,其横向的侧部具有阶梯面,所述阶梯面包括沿横向逐级远离所述防脱限位件(17)纵轴线的第一侧面(171)、第二侧面(172)和第三侧面(173); 所述第三侧面(173)焊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15)的侧壁,所述第二侧面(172)与所述第一板相抵,所述第一侧面(171)用于避让所述阻挡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12)沿轴向间隔设有两限位块(123),随所述上轨(11)同步位移的所述防脱限位件(17)能够与一个所述限位块(123)相抵,以限定所述上轨(11)相对所述下轨(12)沿轴向的极限滑动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14)还包括消音帽(142),所述锁卡(141)的上端部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部分与所述消音帽(142)相连,所述消音帽(142)的下端面能够与所述上轨(11)相撞击,以限制所述锁定件(14)的下移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帽(142)的下端面与所述上轨(11)相撞击时,所述锁定件(14)的下端面悬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卡(141)的上端部设有自上边沿向下延伸的缩口(141f),所述消音帽(142)的下端面设有卡槽(142a),所述锁卡(141)插入所述卡槽(142a),并通过所述缩口(141f)与所述消音帽(142)卡装; 所述消音帽(142)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卡槽(142a)连通的观察孔(142b),用于观察所述锁卡(141)与所述消音帽(142)的安装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16)还包括呈U形的固定片(162),所述固定片(162)罩设于所述锁定件(14)的上方,所述解锁片(161)的第一端与所述操作杆(2)相连,第二端位于所述固定片(162)与所述上轨(11)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162)的顶壁设有消音垫(163),回复至常态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消音垫(163)相撞击。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解锁片(161)相抵,作用于所述操作杆(2)的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解锁片(161)回复至常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座椅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件(1)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滑轨组件(1)沿横向间隔设置,所述操作杆(2)呈U形,该U形的两个侧杆一一对应地与两所述滑轨组件(1)的所述解锁片(161)相连。 20.一种座椅总成,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通过调节机构安装于车辆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为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机构。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