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吸声组件及组装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吸声组件及组装系统。其中,用于轨道的吸声体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上,吸声体包括吸声部,吸声部与轨道板之间形成吸声腔,以用于吸收轨道板所处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其中,至少一部分吸声部由泡沫金属制成。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声体的吸声、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发明人: |
刘海涛;王继军;刘伟斌;朱德琳;赵磊;王梦;赵勇;杜香刚;陈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4-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0640184.1 |
公开号: |
CN208899255U |
代理机构: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分类号: |
E01B19/00(2006.01);E;E01;E01B;E01B19 |
申请人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二区303幢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设置在所述轨道的轨道板(10)上,所述吸声体包括吸声部(21),所述吸声部(21)与所述轨道板(10)之间形成吸声腔(211),以用于吸收所述轨道板(10)所处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吸声部(21)由泡沫金属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部(21)包括: 第一吸声部(212),所述第一吸声部(212)朝向所述轨道板(10)的一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轨道板(10)之间形成所述吸声腔(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部(21)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吸声部(213),沿所述吸声腔(211)的高度和/或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吸声腔(211)内,以将所述吸声腔(211)分隔成多个子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声部(213)为多个,且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吸声部(213)的孔径和/或孔隙率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还包括: 保护件(22),盖设在所述第一吸声部(212)远离所述轨道板(10)的一侧,防止所述第一吸声部(212)被腐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22)与所述第一吸声部(212)胶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还包括: 多个连接件(23),通过多个所述连接件(23)将所述保护件(22)与所述第一吸声部(212)连接在一起,且多个所述连接件(23)沿所述第一吸声部(2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22)为玻璃钢格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为泡沫铝。 10.一种吸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轨道的吸声体,所述吸声组件包括多个吸声体(20),多个所述吸声体(20)沿轨道的宽度和/或延伸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轨道的轨道板(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声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吸声体(20)在所述轨道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不同。 12.一种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吸声组件,所述组装系统还包括轨道,所述吸声组件设置在所述轨道的轨道板(10)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组件与所述轨道的轨道板(10)卡接或紧固连接。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