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性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两个旋转机构和固定机构。两个旋转机构以固定机构的旋转部件中心线左右对称固定。所述的一号试样放置区为方形块状,左侧面设有方形凹槽,凹槽边缘处固定上下两根立柱,上下立柱之间的间距大于滚轮的厚度。一号试样放置区固定在旋转部件的上表面;一号试样放置区左侧依次固定一号夹板和一号夹紧装置,一号夹板与一号夹紧装置固连,一号夹紧装置通过气缸固定在旋转部件的上表面,气缸推动一号夹板压紧一号试样放置区。本发明实现了测试时间的缩短,测试效果的提高,在检测过程中,排除了人为对试样状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江南大学
发明人: 高卫东;王蕾;孙丰鑫;范雪荣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1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2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048640.2
公开号: CN109813876A
代理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代理人: 梅洪玉;刘秋彤
分类号: G01N33/36(2006.01);G;G01;G01N;G01N33
申请人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主权项: 1.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旋转机构和固定机构;两个旋转机构以固定机构的旋转部件(10)中心线左右对称固定;左侧旋转机构包括一号夹片装置(3)、一号夹紧装置(5)、一号夹板(6)、一号试样放置区(7)和一号翻转气缸(16);右侧旋转机构包括二号试样放置区(11)、二号夹板(12)、二号夹紧装置(13)、二号夹片装置(14)和二号翻转气缸(15); 左侧部分旋转机构的结构如下: 所述的一号试样放置区(7)为方形块状,左侧面设有方形凹槽,凹槽边缘处固定上下两根立柱,上下立柱之间的间距大于滚轮(8)的厚度,实现放置待测布料时,滚轮(8)挤压试样未固定的一半被弯折;一号试样放置区(7)固定在旋转部件(10)的上表面;一号试样放置区(7)左侧依次固定一号夹板(6)和一号夹紧装置(5),一号夹板(6)与一号夹紧装置(5)固连,一号夹紧装置(5)通过气缸固定在旋转部件(10)的上表面,气缸推动一号夹板(6)压紧一号试样放置区(7); 所述的一号翻转气缸(16)通过支架固定在旋转部件(10)的上表面,一号翻转气缸(16)与旋转部件(10)平行,其输出端固定一号夹片装置(3),一号夹片装置(3)与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方形凹槽竖直方向对齐;当一号夹片装置(3)向下翻转90°,一号夹片装置(3)的夹片与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方形凹槽共同固定住试样; 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试样限位机构(1)、弹性部件(2)、旋转气缸(4)、滚轮(8)、旋转台(9)、旋转部件(10)和导杆(17); 所述的旋转部件(10)为长方体,固在旋转台(9)上表面,且以旋转台(9)的圆心对称;旋转台(9)与旋转气缸(4)连接,旋转气缸(4)驱动旋转台(9)转动,进而带动旋转部件(10)转动; 试样限位机构(1)为椭圆形板,其一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柱,连接柱下端通过内部轴承固定在旋转部件(10)的中心,由此实现旋转部件(10)旋转,连接柱和试样限位机构(1)固定不动;试样限位机构(1)的另一端设有方形通孔,方形通孔用于穿过导杆(17)的上端,导杆(17)上端为V形,V形表面通过弹性部件(2)与试样限位机构(1)的边缘连接,为导杆(17)提供回复力;导杆(17)下端与滚轮(8)相连,滚轮(8)高度位于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凹槽边缘上下立柱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夹板(6)与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方形凹槽大小相同,实现一号夹板(6)挤压方形凹槽;所述的一号夹片装置(3)的夹片与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方形凹槽大小相同,实现一号夹片装置(3)挤压方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第一块试样竖直放置于一号试样放置区(7)内,第二块试样竖直放置于二号试样放置区(11)内,试样的一半位于试样放置区的方形凹槽内,另一半处于自由状态; 步骤2:一号夹片装置(3)在一号翻转气缸(16)驱动下向下翻转90°,与一号试样放置区(7)共同夹紧处于一号试样放置区(7)内的第一块试样; 步骤3:旋转气缸(4)驱动旋转台(9),带动旋转部件(10)逆时针转动; 步骤4:旋转部件(10)转动使第一块试样未固定的一半与滚轮(8)接触,由于弹簧部件(2)的作用,滚轮(8)沿着一号试样放置区(7)的表面滚动通过,推动第一块试样未固定的一半向着被固定部分方向对折; 步骤5:旋转部件(10)转动到滚轮(8)与第一块试样即将分离时,旋转部件(10)停止转动,一号夹紧装置(5)推动一号夹板(6)向一号试样放置区(7)运动,对对折的第一块试样进行加压;同时二号夹片装置(14)在二号翻转气缸(15)驱动下向下翻转90°,与二号试样放置区(11)共同夹紧处于二号试样放置区(11)内的第二块试样; 步骤6:当一号夹板(6)加压过程结束时,旋转部件(10)继续旋转,使第一块试样转动到相机视野范围内;同时,第二块试样未固定的一半与滚轮(8)接触,由于弹簧部件(2)的作用,滚轮(8)沿着二号试样放置区(11)的表面滚动通过,带动第二块试样未固定的一半向着被固定部分方向对折; 步骤7:第一块加压结束后,第一块试样处于相机采集规定位置,旋转部件(10)停止转动,一号夹紧装置(5)带动一号夹板(6)向远离一号试样放置区(7)方向运动,完成试样的压力释放动作,相机对第一块试样进行回复阶段检测;同时,二号夹紧装置(13)带动二号夹板(12),向二号试样放置区(11)运动,对折叠的第二块试样进行加压; 步骤8:第一块试样完成测试后,取出第一块试样,在一号试样放置区(7)放置并固定第三块试样,旋转部件(10)继续旋转,使第二块试样转动到相机视野范围内,准备测试第二块试样回复过程,同时使第三块试样形成折叠状态; 步骤9:重复上述步骤实现试样折皱回复性能的连续测量。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