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差异沉降优化控制结构
专利名称: 差异沉降优化控制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差异沉降优化控制结构,包括差异沉降渐变控制段、刚性结构段以及柔性结构段;所述的差异沉降渐变控制段的两端分别与刚性结构段和柔性结构段衔接,将差异沉降通过地基刚度调平后进行平顺过渡;所述的差异沉降渐变控制段包括地基刚度调平结构、过渡垫层结构以及面层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施工方便快捷,能有效控制刚柔结构间不均匀差异沉降所导致的路面拉裂、结构大尺度错位破坏等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整体布置简洁大方,可大幅度节省工程建设时间和投资。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发明人: 黄朝煊;马以超;王允;袁文喜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8-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0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336348.8
公开号: CN208933944U
代理机构: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姜雯
分类号: E02D3/08(2006.01);E;E02;E02D;E02D3
申请人地址: 310002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抚宁巷66号
主权项: 1.差异沉降优化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差异沉降渐变控制段(1)、刚性结构段(2)以及柔性结构段(3);所述的差异沉降渐变控制段(1)的两端分别与刚性结构段(2)和柔性结构段(3)衔接;差异沉降渐变控制段(1)包括地基刚度调平结构(11)、过渡垫层结构(12)以及面层结构(13);地基刚度调平结构(11)布置在刚性结构段(2)以及柔性结构段(3)之间;过渡垫层结构(12)布置在地基刚度调平结构(11)的顶面,面层结构(13)铺设在过渡垫层结构(12)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异沉降优化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基刚度调平结构(11)包括刚性长桩基础(111)、刚性中长桩基础(112)以及短桩基础(113);刚性长桩基础(111)、刚性中长桩基础(112)以及短桩基础(113)依次排列并布置于所述的刚性结构段(2)以及柔性结构段(3)之间,刚性长桩基础(111)布置在靠近刚性结构段(2)一侧,短桩基础(113)布置在靠近柔性结构段(3)一侧,刚性中长桩基础(112)布置刚性长桩基础(111)和短桩基础(1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异沉降优化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垫层结构(12)包括桩顶垫层(121)、土工加筋层(122)、中间垫层(123)以及填筑料层(124);在所述的地基刚度调平结构(11)的顶面上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桩顶垫层(121)、土工加筋层(122)、中间垫层(123)以及填筑料层(124)和面层结构(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异沉降优化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长桩基础(111)由刚性长桩(1111)、长桩桩顶小承台(1112)、长桩承台凹墩(1113)以及长桩简支搭梁(1114)组成;所述的刚性中长桩基础(112)由刚性中长桩(1121)、中长桩桩顶小承台(1122)、中长桩承台凹墩(1123)以及中长桩简支搭梁(1124)组成;刚性长桩(1111)设置在刚性长桩基础(111)底部,长桩桩顶小承台(1112)设置在刚性长桩(1111)顶面,长桩承台凹墩(1113)设置在长桩桩顶小承台(1112)顶部的四个侧面上,长桩简支搭梁(1114)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相邻两个长桩承台凹墩(1113)上;刚性中长桩(1121)设置在所述的刚性中长桩基础(112)底部,中长桩桩顶小承台(1122)设置在刚性中长桩(1121)顶面,中长桩承台凹墩(1123)设置在中长桩桩顶小承台(1122)的顶部四个侧面上,中长桩简支搭梁(1124)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相邻两个中长桩承台凹墩(1123)上;所述的刚性长桩基础(111)和刚性中长桩基础(112)交界面处的桩顶长桩承台凹墩(1113)、中长桩承台凹墩(1123)之间搭接有长桩简支搭梁(1114);所述的桩顶垫层(121)布置在短桩基础(113)、中长桩桩顶小承台(1122)、中长桩简支搭梁(1124)、长桩桩顶小承台(1112)以及长桩简支搭梁(1114)的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异沉降优化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长桩基础(111)、刚性中长桩基础(112)、短桩基础(113)设置有两排、两列以上,所述的土工加筋层(122)布置有两层以上。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