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及系统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及系统,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所述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测量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不同沟段的坡度及水体流速;再根据不同沟段的坡度和水体流速,在不同沟段修筑不同缓冲坝,改善现有土石袋筑坝法和混凝土筑坝法修复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会使得水体向侧方绕行或从坝底继续下切,加重坝体两侧和沟内的水土流失,形成新的侵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根据不同沟段的坡度、坡深和水体流速,修筑不同的缓冲坝,能够有效减缓水体流速抬高沟床,提高植被覆盖率,避免水体向坝底及沟壁两侧侵蚀,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发明人: |
马牧源;朱耀军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2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0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70020.9 |
公开号: |
CN109853461A |
代理机构: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海杰 |
分类号: |
E02B3/02(2006.01);E;E02;E02B;E02B3 |
申请人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府2号 |
主权项: |
1.一种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测量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不同沟段的坡度及水体流速; (b)根据不同沟段的坡度和水体流速,在不同沟段修筑不同缓冲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缓冲坝的高度均≤50cm,且均低于同沟段的沟沿; 优选地,所述不同缓冲坝的宽度均≤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沟段的坡度≤0.5%时,修筑塔头缓冲坝; 和/或,当沟段的坡度>0.5%,且水流速度≥2m/s时,修筑碎石缓冲坝,且水体能够渗透通过碎石缓冲坝; 和/或,当沟段的坡度>0.5%,且水流速度<2m/s时,修筑泥炭缓冲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沟段的坡度≤0.5%时,通过移植塔头形成塔头缓冲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碎石缓冲坝采用多个碎石堆砌而成,且多个碎石之间形成有孔洞,以使得水体能够通过孔洞渗透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个泥炭袋堆砌形成泥炭缓冲坝,所述泥炭袋包括装载袋,所述装载袋的内部装载有泥炭土和草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袋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装载袋为麻袋。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缓冲坝上均种植有草类植被。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沟段间隔设置有多个相同的缓冲坝。 10.一种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所述高原沼泽湿地冲蚀沟包括多个不同沟段,所述不同沟段均设置有不同的缓冲坝。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