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结构包括梁体,所述梁体的两端的固定安装桥台,所述桥台中部固定安装拖板一端,所述拖板另一端埋设路基内,所述桥台的台后与拖板上部填充回填土,所述回填土上表面铺设联合搭板构件,所述联合搭板构件一端固定安装桥台上端外侧;其施工方法包括架设成型有牛腿的桥台,而后通过牛腿处搭建拖板,构成二层回填结构,同时设置联合联合搭板构件,对承载结构进行改善,降低了回填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路面起伏及桥头连接处断裂,起到防治桥头跳车的作用,同时,通过结构组合实现了节能、环保、缩短工期、节省模板构件,且精度和质量有很好的保障。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辽宁;21
申请人: 沈阳建筑大学
发明人: 宋福春;赵洁;霍省伟;任婧;杨柄楠;浮涛;袁良东;陈贤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3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0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096161.8
公开号: CN109853381A
代理机构: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在川
分类号: E01D19/12(2006.01);E;E01;E01D;E01D19
申请人地址: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主权项: 1.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包括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两端固定安装桥台,所述桥台中部固定安装拖板一端,所述拖板另一端埋设路基内,所述桥台的台后与拖板上部填充回填土,所述回填土上表面铺设联合搭板构件,所述联合搭板构件一端固定安装桥台上端外侧,所述联合搭板构件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块一端,所述固定块固定浇筑基层内; 所述联合搭板构件包括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横向开设有预留孔洞,所述预留孔洞贯穿纵向钢筋,所述预制构件内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均匀分布有一体成型的肋板,每两个所述的肋板之间贯穿横向钢筋; 所述桥台下端浇筑桩基础,所述桩基础埋设路基内,所述桥台包括承台,所述承台上端面一体成型有台身,所述台身上端一体成型有桥台背墙,所述台身与桥台背墙的外侧均一体成型有牛腿,所述台身处牛腿上端面均联合搭板构件下表面距离大于三米,所述桥台背墙处牛腿上端面距桥台背墙距离大于预制构件厚度,所述台身处牛腿固定安装拖板一端,所述牛腿为钢混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板距另一端下表面三分之一处一体成型有支撑台,且支撑台下端面固定连接摩擦桩顶端,所述拖板为渐变放大形状,且拖板斜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桩横向成排设置,所述摩擦桩上端预留钢筋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身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均一体成型有桥台侧墙,所述桥台背墙的左侧上端面设有支座,所述支座横向均匀分布,所述桥台背墙开设有两排背墙锚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的宽度为0.8-1.0m,所述预制构件的高度为0.28-0.48m,相邻两个所述的预制构件的预留孔洞内穿有橡胶套管,每两个所述的预制构件之间预留企口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上表面铺设基层,所述联合搭板构件、基层和梁体上表面一体铺设沥青覆盖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进行桥台下部的桩基础施工的同时进行对摩擦桩施工,将桩基础及摩擦桩埋设好后,将拖板的薄端搭装在台身处牛腿上表面,而后将拖板厚端处的支撑台固定安装摩擦桩上端,安装好后,向拖板与路基之间进行回填夯实; (2)对拖板底部回填完毕后对拖板上部及桥台外侧进行回填土填充,在进行回填时对回填土进行夯实,当回填土上表面到达背墙上端搭台时,进行搭板钢筋网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待搭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后续施工; (3)在进行联合搭板构件进行铺设前,预先铺设一定厚度的路基承载层,保证承载层上表面水平,而后进行联合搭板构件的铺设: (a)进行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吊装,同时保证预制构件的纵轴平行对齐,而后在路基承载层上进行水平紧密安装; (b)在两个相邻预制构件的预留孔洞内穿设橡胶套管,同时穿设纵向钢筋,并将橡胶套管包覆纵向钢筋; (c)纵向钢筋的一端固定安装台身背墙,通过纵向钢筋对预制构件进行紧固及有效的柔性组合安装,同时将纵向钢筋的另一端锚固固定块内,继而进行锚定,预制构件固定安装好后,对台身背墙处的连接点进行混凝土浇筑密封,避免水浸侵蚀; (d)在预制构件的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时配合横向钢筋增加预制构件的机械强度,增加耐用性; (4)联合搭板构件铺设结束后,进行沥青覆盖层的铺设压制。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