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及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及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及使用该竹根状互锁锚筋桩进行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该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包括桩体和若干竹根状间隔设置在桩体外周的卡伞结构,所述卡伞结构包括若干伞骨筋,所述伞骨筋以桩体为伞轴,伞状展开收起。本发明通过在桩体外周间隔设置若干卡伞结构,伞骨筋展开于不稳定岩坡的钻孔内,通过浇筑的水泥砂浆与周围土体形成互锁锚固结构,与桩体共同承受拉力。在不增加自重、钢筋数量及锚筋桩长度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与周围土体形成锚固机构,提高了边坡的稳定。并且本锚筋桩结构可以有一定倾角,随着岩层倾角的变化其倾角可以调整,因此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西;45
申请人: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叶琼瑶;韩少阳;匡波;胡卫军;王保田;张海霞;李敦仁;单熠博;何廷全;康靖宇;蓝日彦;邓胜强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2-2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1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49800.2
公开号: CN109898527A
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惠忠
分类号: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530029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53号
主权项: 1.一种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和若干竹根状间隔设置在桩体(1)外周的卡伞结构(2),所述卡伞结构(2)包括若干伞骨筋(3),所述伞骨筋(3)以桩体(1)为伞轴,伞状展开收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伞结构还包括套装固定在桩体(1)外周的卡环座(4)和可滑动套装在桩体(1)外周的滑动套环(5);所述卡环座(4)和滑动套环(5)之间还设置有套装固定在桩体(1)外周的限位环(6);所述伞骨筋(3)包括首尾转动相连的锚固连杆(7)和移动连杆(8);所述锚固连杆(7)的端部转动连接在卡环座(4)上;移动连杆(8)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滑动套环(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其特征在于: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上的卡伞结构(2),其滑动套环(5)位于卡环座(4)的下端,卡伞结构(2)的伞状展开口背向临空面;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下的卡伞结构(2),其滑动套环(5)位于卡环座(4)的上端,卡伞结构(2)的伞状展开口朝向临空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环(5)上设置有滑动牵引线(9);其中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上的卡伞结构(2),所述滑动牵引线(9)连接滑动套环(5)后沿桩体(1)向上引出;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下的卡伞结构(2),所述滑动牵引线(9)连接滑动套环(5)后,绕在卡环座(4)上换向180°,沿桩体(1)向上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包括多根捆装固定的钢筋;每个所述卡伞结构(2)的锚固连杆(7)是均匀分布在桩体(1)外周的钢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根状互锁锚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环(5)的两端设置有喇叭口(15),所述喇叭口(15)的外径小于限位环(6)的外径。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竹根状互锁锚筋桩进行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不稳定岩坡进行钻孔(10),并在所钻孔(10)内竹根状间隔设置多个扩孔; S2:制造桩体(1),并根据S1中竹根状扩孔的位置间隔,在桩体(1)上对应设置卡伞结构(2); S3:将注浆管(11)固定在桩体(1)上,然后与桩体(1)一同放置于所钻孔(10)内,将卡伞结构(2)一一对应布置在竹根状扩孔内; S4:沿注浆管(11)向所钻孔内灌注水泥砂浆; S5:注浆完成后,拉动滑动牵引线(9)使伞骨筋(3)打开,直至每一处滑动套环(5)与限位环(6)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操作方法包括在向下钻孔钻至每处扩孔位置时,采用扩孔钻头进行扩孔,然后继续向下钻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稳定岩坡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桩体(1)上设置卡伞结构(2)的操作方法包括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上的卡伞结构(2),其滑动套环(5)位于卡环座(4)的下端,卡伞结构(2)的伞状展开口背向临空面,所述滑动牵引线(9)连接滑动套环(5)后沿桩体(1)向上引出;位于坡体潜在滑动面以下的卡伞结构(2),其滑动套环(5)位于卡环座(4)的上端,卡伞结构(2)的伞状展开口朝向临空面;所述滑动牵引线(9)连接滑动套环(5)后,绕在卡环座(4)上换向180°,沿桩体(1)向上引出。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