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包括底座、螺杆和固定架,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上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位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块,所述固定架的内部预留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套设于活动底板上,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有定位架,且定位架上焊接有折臂底架,所述定位架的两侧连接有固定杆。该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方便对折臂的操作距离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狭窄范围的操控,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底部的固定基础,同时在其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可以通过遮挡布对外界杂质进行遮挡,避免杂质影响其正常移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震刚;罗锦波;姚升;张强杰;许诚;刘洋;李旭;林钰杰;李功明;张伟昊;乔文海;贾玉周;王毅;张斌斌;李刚;王宏杰;张国华;张志轶;李振磊;李政;彭振东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3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65197.1 |
公开号: |
CN109911783A |
代理机构: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侯蔚寰 |
分类号: |
B66C23/62(2006.01);B;B66;B66C;B66C23 |
申请人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澜路6号 |
主权项: |
1.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包括底座(1)、螺杆(12)和固定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开设有安装槽(2),且安装槽(2)的内壁上固定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座(4),且安装座(4)位于安装槽(2)内,所述安装座(4)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块(5),且支撑块(5)位于支撑槽(6)内,并且支撑槽(6)开设于安装槽(2)底部的上端,所述安装座(4)的顶部预留有活动槽(7),且活动槽(7)的内壁上固定有活动底板(8),所述安装座(4)顶部的内部安装有电机(9),且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10),所述主动齿轮(10)的一侧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11),且从动齿轮(11)轴连接于安装座(4)顶部的内侧,所述螺杆(12)轴连接于活动槽(7)的内壁上,且螺杆(12)边端的外侧固定有卡块(13),所述固定架(14)位于活动槽(7)内,且固定架(14)的边侧套设于螺杆(12)上,所述固定架(14)的内部预留有限位槽(15),且限位槽(15)套设于活动底板(8)上,所述固定架(14)的顶部固定有定位架(18),且定位架(18)上焊接有折臂底架(19),所述定位架(18)的两侧连接有固定杆(16),且固定杆(16)的一端位于固定槽(17)内,并且固定槽(17)开设于安装座(4)的顶部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等间距分布于安装座(4)的底部,且支撑块(5)与支撑槽(6)之间为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底板(8)与活动槽(7)的内壁之间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活动底板(8)的纵截面面积等于限位槽(15)的纵截面面积,并且活动底板(8)为矩形结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3)关于螺杆(12)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且卡块(13)与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之间均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4)与螺杆(12)之间螺纹连接,且螺杆(12)关于活动槽(7)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6)与固定槽(17)之间滑动卡合,且固定槽(17)与安装座(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倾斜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6)的外侧连接有遮挡布(1601),且遮挡布(1601)的一端位于收卷轴(1602)内,并且收卷轴(1602)固定于安装座(4)的顶部边缘处,所述收卷轴(1602)的边侧开设有拆卸槽(1603),且拆卸槽(1603)内安装有除渣框(1604),并且除渣框(1604)的内壁上粘接有毛刷(16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与折臂配合使用的整体距离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布(1601)的一端贯穿除渣框(1604)与固定杆(16)相连接,且遮挡布(1601)的外侧与除渣框(1604)的内壁之间相互贴合。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