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房车电路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车电路系统,启动车辆,汽车12V发电机工作;行车充电机通过保险丝跟主电池连接;检测原车电池达到13.25V时,行车充电机开始启动;升压到56V为后排48V锂电充电,当检测到48V磷酸铁锂电池充满后,充电机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房车电路系统,配备独立研发的行车充电器,48V电池系统,电流小,线路压降小,48V逆变器效率高很多,48V相对12V综合比对,由于充电更多,放电效率更高,实际使用,相同容量的48V电池系统续航时间多出40%左右。48V锂电通过锂电专用逆变充电一体机,实现48V到220V的转变,电流小,转换效率高,更节能,可以让用户使用节能的家用电器,比如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热水器,电视等设备。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山东鲁道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曲建龙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0-1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0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677470.1 |
公开号: |
CN209051389U |
代理机构: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泉 |
分类号: |
B60R16/03(2006.01);B;B60;B60R;B60R16 |
申请人地址: |
261423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沙河镇高疃村 |
主权项: |
1.一种房车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启动车辆,汽车12V发电机工作; 行车充电机通过保险丝丝跟主电池连接; 检测原车电池达到13.25V时,行车充电机开始启动; 升压到56V为后排48V锂电充电; 当检测到48V磷酸铁锂电池充满后,充电机停止工作; 驻车时, 使用220V用电设备,48V磷酸铁锂电池通过磷酸铁锂专用逆变充电一体机,转换为220V电压,为220V设备供电; 通过降压模块降压到12V为车内使用低压电器设备供电; 汽车电路接入市电时,磷酸铁锂专用逆变充电一体机自动切换供电方式为市电优先,此时不消耗48V磷酸铁锂电池的电量,反向为48V磷酸铁锂电池充电,充满后停止充电; 汽车12V发电机的正极与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接; 汽车12V发电机的负极与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相连接; 汽车12V发电机的正极通过保险丝与行车充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行车充电机的a端与库仑计的b端相连接; 行车充电机的c端与库仑计的d端相连接; 行车充电机的c端与锂电池的正极相连接; 锂电池的负极与库仑计的e端相连接; 充电电机与车载电器相连接; 逆变器与车载电器相连接; 逆变器与220V市电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房车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充电电机的充电电路如下: 12V电压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2)的阴极相连接; 12V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十四三极管极管(24)的集电极相连接; 12V电压输入端与第六二极管(6)的阴极相连接; 12V电压输入端与第七三极管极管(7)集电极相连接; 第二二极管(2)的阳极与第二十四三极管(24)发射极相连接; 第六二极管(6)的阳极与第七三极管(7)发射极相连接; 第二十四三极管(24)基极与第三电阻(3)的一端相连接; 第七三极管(7)基极与第四电阻(4)的一端相连接; 第三电阻(3)的另一端与主控板相连接; 第四电阻(4)的另一端与主控板相连接; 第一可变电阻(1)一端与主控板相连接; 第一可变电阻(1)另一端与主控板相连接; 第五可变电阻(5)一端与主控板的相连接; 第五可变电阻(5)另一端与主控板相连接; 12V电压输入端与主控板相连接; 第二十四三极管(24)基极与第十二极管(10)的阳极相连接; 第十二极管(10)的阴极与第十一二极管(11)的阴极相连接; 第二十四三极管(24)发射极与第十一二极管(11)的阳极相连接; 第七三极管(7)基极与第九二极管(9)的阳极相连接; 第九二极管(9)的阴极与第八二极管(8)的阴极相连接; 第七三极管(7)发射极与第八二极管(8)的阳极相连接; 第七三极管(7)发射极通过第十二电容(12)和第十三电感(13)与第二十四三极管(24)发射极相连接; 第七三极管(7)发射极与第十四变压器(14)的输入端的一端相连接; 第二十四三极管(24)发射极与第十四变压器(14)的输入端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十四变压器(14)的输出端的一端与第十八二极管(18)的阳极相连接; 第十四变压器(14)的输出端的一端与第十六二极管(16)的阴极相连接; 第十四变压器(14)的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第十七二极管(17)的阳极相连接; 第十四变压器(14)的输出端的一端与第十五二极管(15)的阴极相连接; 第十五二极管(15)的阳极与第十六二极管(16)的阳极相连接; 第十七二极管(17)的阴极与第十九电容(19)的一端相连接; 第十八二极管(18)的阴极与第二十电容(20)的一端相连接; 第十九电容(19)的另一端与第二十电容(20)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二十电容(20)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十电容(20)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可变电阻(21)的一端相连接; 第二十一可变电阻(21)的另一端与第十七二极管(17)的阴极相连接; 第二十一可变电阻(21)的另一端与第十八二极管(18)的阴极相连接; 第十五二极管(15)的阳极接地; 第二十一可变电阻(21)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三二极管(23)的阴极相连接; 第二十一可变电阻(21)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二三极管(22)的集电极相连接; 第二十三二极管(23)的阳极与第二十二三极管(22)发射极相连接; 第二十二三极管(22)基极与主控板相连接; 第二十二三极管(22)发射极输出端输出电压56v; 第二十二三极管(22)发射极与主控板相连接。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