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包括颈管,所述颈管的表面铰接有上管,颈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下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下叉和立管,立管与上管铰接,立管和上管连接处铰接有后上叉;立管,包含一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连成一体的内覆层与外覆层;前轮,包括轮芯、轮胎;所述轮芯呈圆柱状;所述轮芯的中部设有两端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贯穿孔;所述轮胎均匀地包裹在轮芯的外表面上;所述前轮可安装在叉车的叉腿上,起支撑作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天津;12 |
申请人: |
天津福晓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晓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7-12-2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0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711433992.7 |
公开号: |
CN109955983A |
分类号: |
B62K19/00(2006.01);B;B62;B62K;B62K19 |
申请人地址: |
301713 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津同公路18号 |
主权项: |
1.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包括颈管(1),所述颈管(1)的表面铰接有上管(2),所述颈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管(3),所述下管(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后下叉(4)和立管(5),所述立管(5)与上管(2)铰接,所述立管(5)和上管(2)连接处铰接有后上叉(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2)包括第一上管(201)和第二上管(202),所述第一上管(2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减震腔(203),所述第一减震腔(2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减震杆(204),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一端与第二上管(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05),所述第一减震杆(20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减震弹簧(206); 所述立管(5)包括第一立管(501)和第二立管(502),所述第一立管(501)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减震腔(503)和回油孔(504),所述第二减震腔(503)的底部与回油孔(504)的底部连通,所述回油孔(5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505),所述顶杆(505)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回油孔(504)的外部,所述第二减震腔(5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减震杆(506),所述第二减震杆(506)的一端与第二立管(502)的一端固定连接;立管(5),包含一管体和位于管体两端的第一、二螺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碳纤维管;该第一、二螺座结构体为铝质的螺座结构体;在该立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设置有将上述的管体与第一、二螺座结构体连成一体的内覆层与外覆层;前轮(9),包括轮芯、轮胎;所述轮芯呈圆柱状;所述轮芯的中部设有两端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贯穿孔;所述轮胎均匀地包裹在轮芯的外表面上;所述前轮可安装在叉车的叉腿上,起支撑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智能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2)、立管(5)和后上叉(6)的连接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凳(7);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06)的一端与挡块(2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弹簧(206)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腔(203)的直径;所述第二减震腔(503)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且该液压油的体积为第二减震腔(503)和回油孔(504)体积的一半;所述后上叉(6)的一端和后下叉(4)的一端铰接,所述后上叉(6)和后下叉(4)的铰接处转动连接有后轮(8);所述颈管(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前轮(9),所述前轮(9)和后轮(8)的直径相等。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