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包括车体、轨道组件,还包括气密结构的、内部处于低真空状态的、用于容纳车体在其中行进的低真空管道,轨道组件设置在低真空管道内部,且轨道组件沿着低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车体包括若干依次相连的乘客舱,以及一对分别设置在两端部位置的驱动舱,驱动舱与邻近的乘客舱相连;驱动舱内置有喷气式发动机,在行进时其中一个驱动舱作为驱动侧且处于车体尾部。利用喷气式发动机推动整个车体高速前进,而且整个车体在低真空管道中行驶,空气阻力大大降低,加快行驶速度。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上海;31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钟志华;周军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9-1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0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538743.4
公开号: CN209064091U
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一琦
分类号: B61C11/06(2006.01);B;B61;B61C;B61C11
申请人地址: 200000 上海市虹口区四平路1239号
主权项: 1.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包括车体(1)、轨道组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密结构的、内部处于低真空状态的、用于容纳车体(1)在其中行进的低真空管道(2),所述轨道组件(3)设置在低真空管道(2)内部,且轨道组件(3)沿着低真空管道(2)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车体(1)包括若干依次相连的乘客舱(101),以及一对分别设置在两端部位置的驱动舱(102),所述驱动舱(102)与邻近的乘客舱(101)相连; 所述驱动舱(102)内置有喷气式发动机(5),在行进时所述其中一个驱动舱(102)作为驱动侧且处于车体(1)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舱(102)的外侧端可活动地安装有覆盖罩(104),所述驱动舱(102)设置有可调控覆盖罩(104)开合状态的开合驱动机构;在行进时驱动侧的驱动舱(102)的覆盖罩(104)处于打开状态,且前部侧的驱动舱(102)的覆盖罩(104)处于闭合状态,所述覆盖罩(104)处于打开状态时与驱动舱(102)的外表面相接续并形成连续的流线型曲面;所述覆盖罩(104)在闭合状态下气密封喷气式发动机(5)的出气端,且所述覆盖罩(104)外表面在闭合状态下呈现为流线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舱(102)的外侧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延基座(103),所述喷气式发动机(5)的出气端设置在外延基座(103)上,所述覆盖罩(104)在闭合状态下包裹外延基座(10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罩(104)包括若干联动设置的单元罩片(104a),所有单元罩片(104a)以驱动舱(102)的外侧端中心为准周向均布,所述单元罩片(104a)可旋转地安装在驱动舱(102)上且形成翻转支点(106),所述开合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部件(4),所述旋转驱动部件(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有单元罩片(104a)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舱(102)的外侧端设有抵靠基准座(105),所述覆盖罩(104)处于打开状态时单元罩片(104a)恰好贴靠抵靠基准座(10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基座(103)为回转体结构,且驱动舱(102)的外侧端中心处于所述外延基座(103)的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多个柔性连接组件(107),所述柔性连接组件(107)用于连接任意相邻两个乘客舱(101),且所述柔性连接组件(107)还用于连接乘客舱(101)与驱动舱(1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舱(101)、驱动舱(102)均设有可打开或关闭的密封舱门(6),所述密封舱门(6)在行进时处于关闭气密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整体呈现为胶囊式结构,所述车体(1)断面结构为对称结构,且所述车体(1)形成与其长度方向相适配的中心轴线(108),所述中心轴线(108)穿过车体(1)断面的几何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轮轨高速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每个转向架(7)均设有承重轮(8)、导向轮(9),所述承重轮(8)的轴线水平布置,所述导向轮(9)的轴线竖直布置,所述轨道组件(3)包括承重轨道(3a)、导向轨道(3b),所述承重轨道(3a)水平布置,所述导向轨道(3b)竖直布置,所述承重轨道(3a)、导向轨道(3b)均设有一对且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承重轮(8)设有两对,且两对承重轮(8)分别对应转向架(7)的左右侧位置,两对承重轮(8)分别在两个承重轨道(3a)上滚动;所述导向轮(9)设有两对,且两对导向轮(9)分别对应转向架(7)的左右侧位置,两对导向轮(9)分别在两个导向轨道(3b)上滚动。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