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桨叶结构和无人机底座,无人机桨叶结构包括环向延伸段,环向延伸段环绕设置于所述桨叶的外端的外侧,无人机底座包括前后两个支座,支座由中部的直段,和直段两端向下侧设有的弧形段构成,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通过导流罩的设置防止高空风流对于无人机的影响,缓解高空中无人机不稳定的问题,且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导流罩的便捷安装与拆卸,易于实现对导流罩的更换,同时无人机底座结构能够为无人机提供缓冲,以减少无人机着地时的振动对无人机本体的影响,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能适应于不同无人机本体的大小对底座进行调节,适用性强。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唐俊;姚松柏;翟昌骏;郭乐;李利;李亮科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8-0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230699.0 |
公开号: |
CN209142385U |
代理机构: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玮 |
分类号: |
B64C27/20(2006.01);B;B64;B64C;B64C27 |
申请人地址: |
200436 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278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包括中部支架,中部支架两端设有横向支架,横向支架的两侧下部用于连接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人机还包括无人机桨叶结构和无人机底座,所述的无人机桨叶结构包括环向延伸段,所述的环向延伸段环绕设置于所述桨叶的外端的外侧,所述的环向延伸段在环向上均匀地间隔设有若干不同形状的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所述的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用于连接导流罩,所述的导流罩上部的侧表面内侧对应于所述的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间隔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的形状相适应; 所述的无人机底座包括前后两个支座,所述的支座由中部的直段,和直段两端向下侧设有的弧形段构成,所述的直段两端向上设有延伸段,延伸段处开设有安装卡孔,所述的中部支架设置于前后两个支座之间,所述的支座的直段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杆的螺纹孔,每根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螺纹及第一螺纹段以分别与所述的前后两个支座的直段相连,进而通过固定杆形成前后两个支座的可拆卸式连接,两根所述的固定杆之间连接有凹形的安装支板,安装支板的上侧用于容纳无人机本体,所述的前后两个支座的弧形段上相应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用于连接连接件,所述的前后两个支座的弧形段底端相应设有第二安装孔,用于连接底部支杆,所述的底部支杆两端设有支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的连接件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适配的螺纹,所述的连接件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段,所述的底部支杆表面设有螺纹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两个支座的直段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防护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的直段的中部设有腰型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下端设有阻尼减震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内设有若干缓冲空间,所述的缓冲空间内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下端连接一缓冲板,所述的支脚下端对应于缓冲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处设有柱形连接件,柱形连接件的上端与缓冲板中部相连,柱形连接件的下端连接至支脚下侧的支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孔为梯形通孔,所述的第二卡孔为倒梯形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支架端部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片,所述的横向支架两端向下相对设有延伸段,延伸段内侧设有与第一安装片相对应的第二安装片,所述的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呈与所述的环向延伸段相适应的弧线形,所述的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四角内侧分别设有安装孔,且所述的环向延伸段表面设有相应的安装孔,以使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分别与环向延伸段的两侧外表面通过螺栓相连。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