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设备
专利名称: 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设备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属于道桥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包括,对所述塔柱起始段及其第二、三节施工,而后在所述塔柱上安装爬模架体,对所述下塔柱和所述中塔柱施工,所述塔柱第四节及以上部分均采用爬模施工,所述爬模架体外侧全封闭。所述塔柱第四节及以上部分均采用爬模施工,采用冲孔钢板网全封闭所述爬模架体外侧,封闭环境使得爬模内部作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确保塔柱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在大风天气能正常进行。本发明还提供用于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的施工设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北;42
申请人: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龚金才;钱玉山;李鑫;廖远;胡吉星;刘科;赵炜;刘自明;张红心;王东辉;肖世波;邓永锋;袁灿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4-0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2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268001.7
公开号: CN110042756A
代理机构: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亚斌;关兆辉
分类号: E01D21/00(2006.01);E;E01;E01D;E01D21
申请人地址: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38号
主权项: 1.桥梁高塔施工方法,所述桥梁高塔包括塔柱、下横梁和上横梁,所述塔柱包括下塔柱、中塔柱和上塔柱,所述上塔柱具有主塔锚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所述塔柱起始段及其第二、三节施工,而后在所述塔柱上安装爬模架体,对所述下塔柱和所述中塔柱施工,所述塔柱第四节及以上部分均采用爬模施工,所述爬模架体外侧全封闭; 步骤S2、所述塔柱进行爬模施工至所述下横梁和所述塔柱相交截面位置时,预埋下横梁钢筋及预应力系统,整体吊装下横梁施工支架,当所述塔柱施工过所述下横梁和所述塔柱相交截面位置后,进行下横梁异步施工; 步骤S3、所述塔柱进行爬模施工至所述上横梁和所述塔柱相交截面位置时,预埋上横梁钢筋及预应力系统,安装上横梁施工支架,当所述塔柱施工过所述上横梁和所述塔柱相交截面位置后,进行上横梁异步施工; 步骤S4、进行所述上塔柱施工和所述主塔锚固区低回缩预应力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所述塔柱上安装爬模架体后,对所述下塔柱和所述中塔柱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分别制作并安装钢筋、劲性骨架和预埋件; 步骤S12、沿所述塔柱依次进行爬模爬升、内模安装、塔柱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养护、施工缝处理以及内膜拆除; 步骤S13、重复所述步骤S11和S12,直至所述下塔柱和所述中塔柱施工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塔柱施工过程中,还包括在所述中塔柱安装临时横撑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上横梁施工支架为梁式支架,所述上横梁分两层浇筑,所述上横梁异步施工步骤包括:利用所述梁式支架浇筑所述上横梁第一层混凝土,待所述上横梁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预应力张拉所述上横梁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梁体系,之后浇筑所述上横梁第二层混凝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进行所述上塔柱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S41、分别制作并安装钢筋、劲性骨架和预埋件; S42、分别制作并安装钢锚梁、钢牛腿和索导管及所述索导管的定位支架; S43、沿所述塔柱依次进行爬模爬升、内模安装、塔柱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养护、施工缝处理以及内膜拆除; S44、重复所述步骤S41至S43,直至所述上塔柱施工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主塔锚固区利用低回缩锚具实施二次张拉工艺。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沿各自长度方向分三段浇筑,先浇筑中间段,在所述下横梁两端和所述上横梁两端分别预留后浇段。 8.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的施工设备,包括爬模架体,所述爬模架体外侧全封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模架体外侧采用冲孔钢板网全封闭。 10.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高塔施工方法的施工设备,包括低回缩锚具,所述低回缩锚具包括夹片、锚板和夹片防松装置,利用承压螺丝将所述夹片防松装置固定在所述锚板上,所述承压螺丝端部为承压螺母,所述夹片防松装置端面贴紧所述承压螺母。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