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
专利名称: 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支护桩连有锚杆,支护桩包括靠近基坑的前排桩和远离基坑的后排桩,前排桩包括若干前桩,后排桩包括若干后桩,前排桩和后排桩分别连有前锚杆和后锚杆,相邻两前桩部分重叠,前桩内间隔插设有H型钢,H型钢外壁上涂有减摩剂,后排桩的结构与前排桩的结构相同。本支护技术的主要构思是采用双排桩锚受力体系来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且双排桩锚中锚杆位置是错开的,不在同一标高上,这样其受力性能会更合理,受力较为分散,双排桩的承载力更高。可使基坑的深度大大加深,最后当结构支护体完成后,可拔出内插的双排支护体内的H型钢,达到零使用钢材的目标。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家冬;吴亮;汪小健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8-1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4-2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304919.X
公开号: CN208777317U
代理机构: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沈淼
分类号: E02D17/04(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街道龙潭西路51号
主权项: 1.一种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1),支护桩(1)连有锚杆(2),其特征在于:支护桩(1)包括靠近基坑的前排桩(11)和远离基坑的后排桩(12),前排桩(11)包括若干前桩(111),后排桩(12)包括若干后桩(121),锚杆(2)包括分别与前排桩(11)和后排桩(12)相连的前锚杆(21)和后锚杆(22),相邻两所述前桩(111)部分重叠,所述前桩(111)内间隔插设有H型钢(3),所述H型钢(3)外壁上涂有减摩剂,所述后排桩(12)的结构与前排桩(11)的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11)和后排桩(12)的上端都设有钢冠梁(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冠梁(4)设为装配式,包括插接端(41)和连接端(42),所述连接端(42)上设有连接槽(421),所述插接端(41)上开设有与连接槽(421)相配合的插接槽(411),所述连接槽(421)内开设有与连接槽(421)相垂直的连接孔(422),所述插接槽(411)内设有开设有与连接孔(422)相配合的插接孔(412),所述钢冠梁(4)与钢冠梁(4)之间连有连接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11)的高度低于后排桩(12)的高度,所述前排桩(11)与后排桩(12)之间形成台阶(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桩(111)和后桩(121)一一对应,所述前桩(111)与后桩(121)之间间隔设有若干连接钢管(5),所述连接钢管(5)的两端设有弧形板(51),弧形板(51)上穿设有固定螺栓(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桩(111)包括前素混凝土桩(1111)和插设有H型钢(3)的前钢梁桩(1112),所述后桩(121)包括与前桩(111)相对应的后素混凝土桩(1211)和插设有H型钢(3)的后钢梁桩(1212),所述前锚杆(21)与前素混凝土桩(1111)相连,所述后锚杆(22)与后素混凝土桩(121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锚杆(21)的上端与前桩(111)相连,前锚杆(21)的下端远离前桩(111)倾斜设置于土层中,所述后锚杆(22)与前锚杆(21)平行,所述后锚杆(22)的上端高于前锚杆(21)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排可回收桩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锚杆(21)穿过后素混凝土桩(1211)。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