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及其施工方法。该明挖越江隧道包括常规段隧道、后浇段隧道以及合龙段隧道,合龙段隧道位于江河的中心位置,常规段隧道以及后浇段隧道依次间隔地布置于合龙段隧道的两侧边;明挖越江隧道隧道在江河下方不设置任何变形缝。本发明的明挖越江隧道通过设置后浇段隧道以及合龙段隧道,解决了越江隧道的防水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明挖越江隧道施工方法,明挖越江隧道在两个枯水期采用围堰法分两期施工,每期占用约一半江面,其内部作为隧道施工工作面,另一半江面保持过流状态。该方法不仅对河道泄洪功能影响较小,可行性高、工程造价低。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诗定;刘晓华;周倩茹;韦彬;唐皓;周华龙;邓俊强;尹哲彬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2: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05: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004567.1
公开号: CN111101541A
代理机构: 深圳市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彭年才
分类号: E02D29/077;E;E02;E02D;E02D29;E02D29/077
申请人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田贝四路9号
主权项: 1.一种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常规段隧道、后浇段隧道以及合龙段隧道;所述合龙段隧道位于江河的中心位置,所述常规段隧道以及后浇段隧道依次间隔地布置于所述合龙段隧道的两侧边;所述明挖越江隧道隧道在江河下方不设置任何变形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段隧道每段长度为20~50m,所述后浇段隧道每段长度为1.0~2.0m,所述合龙段隧道长度3.0~4.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段隧道迎水面以及所述后浇段隧道外侧均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材料采用高分子防水卷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段隧道采用比所述常规段隧道混凝土标号高一等级的补偿收缩型混凝土浇筑,所述后浇段隧道在浇筑前将其与常规段隧道交界面处的混凝土凿毛,并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小于0.8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段隧道与所述常规段隧道在交界面处设置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和第一止水钢板,所述第一遇水膨胀止水条和第一止水钢板在明挖越江隧道环向封闭成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龙段隧道包括外包A型结构以及内插B型结构,所述外包A型结构采用与所述常规段隧道同等级混凝土浇筑,所述内插B型结构采用比所述常规段隧道混凝土标号高一等级的补偿收缩型混凝土浇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段隧道在纵向设置第一纵向分布钢筋,所述后浇段隧道在纵向设置第二纵向分布钢筋,所述第二纵向分布钢筋数量为第一纵向分布钢筋数量的150%~200%;所述合龙段隧道的内插B型结构在纵向设置第三纵向分布钢筋,所述第三纵向分布钢筋数量为所述第一纵向分布钢筋数量的150%~20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B型结构与外包A型结构的交界面处、所述内插B型结构与常规段隧道的交界面处的混凝土凿毛,并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厚度不小于0.8m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围堰法分段施工的明挖越江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B型结构与常规段隧道在交界面处设置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和第二止水钢板,所述内插B型结构与外包A型结构在交界面处设置三道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一道第三止水钢板及一道钢边橡胶止水带;所述第二遇水膨胀止水条、第二止水钢板、第三遇水膨胀止水条、第三止水钢板以及钢边橡胶止水带均在明挖越江隧道环向封闭成环。 10.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明挖越江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个枯水季开始时,占用一半河道施工区段一外侧的围堰,另一半河道保持过流状态; S2、施工区段一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止水帷幕; S3、区段一基坑开挖及支撑; S4、安装模板、预铺防水卷材,绑扎隧道钢筋、安装止水钢板; S5、浇筑区段一常规段隧道及合龙段隧道的外包A型结构、临时封堵墙混凝土; S6、凿毛、清理所述常规段隧道与后浇段隧道交界面处的混凝土,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 S7、浇筑区段一的后浇段隧道混凝土; S8、回填区段一隧道覆土至江河底设计标高,拆除区段一外侧围堰; S9、在第二个枯水季开始时,占用另一半河道施工区段二外侧的围堰,已建成区段一的隧道上方河道保持过流状态; S10、施工区段二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止水帷幕; S11、区段二的基坑开挖及支撑; S12、安装模板、预铺防水卷材,绑扎隧道钢筋、安装止水钢板或钢边橡胶止水带; S13、浇筑区段二的常规段隧道混凝土; S14、凿毛、清理区段二的所述常规段隧道与后浇段隧道交界面处混凝土,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浇筑区段二的后浇段隧道混凝土; S15、与步骤S14同步凿除临时封堵墙,并凿毛、清理合龙段隧道的内插B型结构与所述常规段隧道、内插B型结构与合龙段隧道的外包A型结构交界面处混凝土,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浇筑合龙段隧道的内插B型结构混凝土; S16、回填区段二的隧道覆土至江河底设计标高,拆除区段二外侧的围堰,完成越江隧道施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