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系统
摘要: 一种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固定座(1)、右固定座(2)、SiC单晶片(3)、PC(41)、电源(42)、第一信号发生器(51)、第一感应加热器(61)、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第一热像仪(81)、第二信号发生器(52)、第二感应加热器(62)、第二感应加热线圈(72)、第二热像仪(82);还具有一种利用该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系统对SiC单晶片在短时间内完成双面检测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缺陷图库建立步骤、开机检测步骤、选择卡部与放置晶片的步骤、检测步骤、形成报告步骤、批量测试步骤。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国宏华业投资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岩;董伟;赵然;黄甜甜;马鹏翔;付吉国;王美林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14: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08: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039012.0
公开号: CN111122654A
代理机构: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李欣
分类号: G01N25/72;G;G01;G01N;G01N25;G01N25/72
申请人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11号3号楼12层1205
主权项: 1.一种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左固定座(1)、右固定座(2)、SiC单晶片(3)、PC(41)、电源(42)、第一信号发生器(51)、第一感应加热器(61)、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第一热像仪(81)、第二信号发生器(52)、第二感应加热器(62)、第二感应加热线圈(72)、第二热像仪(82); SiC单晶片(3)是厚度在5-20mm之间的长方体薄片,所述SiC单晶片(3)的左侧放置在左固定座(1)上的左凹槽(15)内,SiC单晶片(3)的右侧放置在右固定座(2)上的右凹槽(25)内; 所述第一热像仪(81)、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SiC单晶片(3)、第二感应加热器(62)、第二热像仪(82)从前到后依次放置,且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SiC单晶片(3)、第二感应加热器(62)三者所处的平面相互平行,第一热像仪(81)和第二热像仪(82)均垂直于前述三者所处的平面设置,且第一热像仪(81)和第二热像仪(82)的镜头均大约对准SiC单晶片(3)的中心点处; 所述左固定座(1)由左底座(11)、左凹部(12)和左卡部(13)组成,左底座(11)为长方体状,且其上表面有一个前后开设的用于左凹部(12)下端塞入固定的左底座槽(111),左凹部(12)整体是长方体,右上端设有一向左凹入的左凹槽(121)以使得左凹部(12)俯视呈凹口向右的“凹”字形,左卡部(13)从前面或后面看去呈倒“U”形,且其右侧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左缺失部(131),左凹部(12)的左侧到左凹槽(121)的左侧的距离,恰与左卡部(13)的内侧宽度相同,左卡部(13)从上方扣在左凹部(12)的上方使得左固定座(1)右侧形成左凹槽(15); 所述右固定座(2)由右底座(21)、右凹部(22)和右卡部(23)组成,右底座(21)为长方体状,且其上表面有一个前后开设的用于右凹部(22)下端塞入固定的右底座槽(211),右凹部(22)整体是长方体,左上端设有一向右凹入的右凹槽(221)以使得右凹部(22)俯视呈凹口向左的“凹”字形,右卡部(13)从前面或后面看去呈倒“U”形,且其左侧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右缺失部(231),右凹部(22)的右侧到右凹槽(221)的左侧的距离,恰与右卡部(23)的内侧宽度相同,右卡部(23)从上方扣在右凹部(22)的上方使得右固定座(2)左侧形成右凹槽(25); 所述PC(41)上具备热像检测软件,电源(42)给PC(41)、第一信号发生器(51)、第一感应加热器(61)、第一热像仪(81)、第二信号发生器(52)、第二感应加热器(62)、第二热像仪(82)均单独供电;所述第一信号发生器(51)和第二信号发生器(52)的控制输入端口均连接至PC并从热像检测软件处接收控制信号,第一信号发生器(51)的输出端接入第一感应加热器(61)的输入端,第二信号发生器(52)的输出端接入第二感应加热器(62)的输入端;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的两端接入第一感应加热器(61)的两个输出端,第二感应加热线圈(72)的两端接入第二感应加热器(62)的两个输出端; 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和第二感应加热线圈(72)均为2-4匝绕线的电磁激励线圈,且圈部大体呈正方形且四角处呈圆角状,第一热像仪(81)的镜头从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的圈内可获得SiC单晶片(3)前面表面至少90-95%的面积的视野,第二热像仪(82)的镜头从第二感应加热线圈(72)的圈内可获得SiC单晶片(3)后面表面至少90-95%的面积的视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SiC单晶片的厚度为5-20mm之间的整数;所述左卡部具有左缺失部前后宽度不同的一系列15个,该一系列15个的左缺失部前后宽度为从1mm到15mm;所述右卡部具有右缺失部前后宽度不同的一系列15个,该一系列15个的右缺失部前后宽度为从1mm到15mm; 所述第一热像仪和第二热像仪是FlukeTi型热像仪,所述左底座和右底座是工程塑料材质,所述左凹部、左卡部、右凹部和右卡部均为金属陶瓷或非金属陶瓷材质; 所述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和第二感应加热线圈(72)均为铜或含铜合金材质且中空通有冷却用的流动冷却水,电磁激励的输出频率为100kHz,第一感应加热器(61)和第二感应加热器(62)是GGC系列大功率高频感应加热器,所述热像检测软件是内嵌Flukesmartview软件的集成系统,该热像检测软件将从所述第一热像仪和第二热像仪一并输出和显示; 所述电源为交流和直流均具备的电源组,供PC(41)第一信号发生器(51)、第一感应加热器(61)、第一热像仪(81)、第二信号发生器(52)、第二感应加热器(62)、第二热像仪具体选用。 3.一种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方法,其利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系统以进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缺陷图库建立步骤:选择若干带有各种暗病的5mm厚度的测试SiC单晶片,选取左缺失部15mm的左卡部和右缺失部15mm的右卡部,放置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第一热像仪(81),用5kJ的激励脉冲能量,3ms的加热时间激励线圈,用80-100kHz的频率采集图像,反复替换晶片并采集,用第一热像仪在t=0.1-1.5s的随机时间获取若干图样,反复采集直至断栅、热斑、缺角、裂纹、星形、划痕每种缺陷至少10张清晰图样,保存于热像检测软件中形成参考图库; 2)开机检测步骤:移除测试SiC单晶片和左右卡部,放置第二感应加热器(62)和第二感应加热线圈(72),通电并确认PC(41)、电源(42)、第一信号发生器(51)、第一感应加热器(61)、第一感应加热线圈(71)、第一热像仪(81)、第二信号发生器(52)、第二感应加热器(62)、第二感应加热线圈(72)、第二热像仪(82)都正常工作; 3)选择卡部与放置晶片的步骤:选择一个要测试的晶片P,在其厚度为Amm时,选择左缺失部前后宽度为Bmm的左卡部以及右缺失部前后宽度为Bmm的右卡部,使得A+B=20;将左卡部和右卡部分别卡入左凹部和右凹部,调整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之间的距离使得晶片P左右两端各自放入左凹槽和右凹槽; 4)检测步骤:用5kJ的激励脉冲能量,3ms的加热时间激励第一感应加热线圈,用80-100kHz的频率使用第一热像仪采集图像,分别在t=0.2、0.4、0.6、0.8、1.0、1.2时采集六张红外热像原始图;采集完毕后,用5kJ的激励脉冲能量,3ms的加热时间激励第二感应加热线圈,用80-100kHz的频率使用第二热像仪采集图像,分别在t=0.2、0.4、0.6、0.8、1.0、1.2时采集六张红外热像原始图; 5)形成报告步骤:根据参考图库的内容,基于二值化后的OTSU算法对步骤4中得到的所有原始图给出缺陷认定的建议信息,该建议信息是标注于所列出的原始图上的带框标注,至少包括该缺陷的大致尺寸和建议类型信息;通过PC操作该热像检测软件,对前述建议信息进行取舍,生成该晶片P的检测报告并打印; 6)批量测试步骤:对需要检测的晶片按前述步骤3-5反复操作检测,得到所有晶片的检测报告,计算整批晶片的良品率。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晶体表面缺陷的双面红外热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基于二值化后的OTSU算法进行比对时,相似度高于80%认为是建议缺陷; 步骤4中简化为仅采集t=0.2、0.6、1.2时采集三张红外热像原始图; 所述晶片P及步骤6中所有需要检测晶片均进行编号,并在生成检测报告时标注编号。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