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及其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利坝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上连接部;止水部,该止水部上垂直固定上连接部;下连接部,该下连接部垂直固定在止水部下。本发明由于止水铜片可以进行相对运动,可以适应大变位,在竣工期A点向上游移动,蓄水后向下游移动,使水平段的A点恰好与B点在同一铅垂线上,使止水铜片处于最佳形态,完全发挥止水效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陆希;狄圣杰;刘静;狄鑫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17: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00: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2010051266.4 |
公开号: |
CN111074849A |
代理机构: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卫 |
分类号: |
E02B3/16;E02B7/06;E;E02;E02B;E02B3;E02B7;E02B3/16;E02B7/06 |
申请人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丈八东路18号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权项: |
1.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连接部(1); 止水部,该止水部上垂直固定上连接部; 下连接部(2),该下连接部(2)垂直固定在止水部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包括止水板(3)和垫棒(4),所述止水板(3)为U型结构,且止水板(3)两端未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垫棒(4)设置在止水板(3)的半圆出,并与止水板(3)贴合,所述上连接部(1)和下连接部(2)分别垂直固定在止水板(3)两端,且上连接部(1)和下连接部(2)平行,且下连接部(2)至垫棒(4)距离大于上连接部(1)至垫棒(4)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和下连接部(2)同侧均固定有密封止水板(8)。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下连接部(2)和止水板(3)为铜板,所述止水板(3)厚度为0.8mm-1.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棒(4)为橡胶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沥青杉木板(5),所述沥青杉木板(5)设置在止水板(3)内,且沥青杉木板(5)上下表面与止水板(3)贴合。 7.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渗墙与连接板的缝间止水装置,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止水板(3)的下连接部(2)内嵌至防渗墙(6)内,止水板(3)与下连接部(2)连接的一面与防渗墙(6)接触,止水板(3)内底部塞入垫棒(4),在止水板(3)内插入沥青杉木板(5),然后在止水板(3)上浇筑连接板(7),同时使上连接部(1)浇筑在连接板(7)内,连接板(7)凝固后,在防渗墙(6)和连接板(7)之间固定止水结构; 第二步,止水,防渗墙(6)在受水压时,防渗墙(6)受压力方向移动,下连接部(2)受防渗墙(6)限制跟随移动,同时止水板(3)受上连接部(1)限制,又由沥青杉木板(5)和垫棒(4)限制止水板(3)不受垂向压力形变,下连接部(2)跟随防渗墙(6)移动时,止水板(3)受横向的力形变,最后上连接部(1)和下连接部(2)趋近于同一垂直平面。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