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
专利名称: 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有保护装置;通过延伸臂和动力装置的配合,使动力装置上的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能够重合在一起,同时动力装置能够通过限位装置触发加固装置,使加固装置翻转,进而使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卡接在加固装置的内部,将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固定住,对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进行保护,避免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在该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受到撞击而被损坏,通过加固装置触发回转装置,使延伸臂能够自动进入保护装置中,对延伸臂进行保护,避免延伸臂在该无人机坠落过程中受到撞击而被损坏,进一步减少了坠落对该无人机造成的损害,降低了拥有者的财产损失,有助于提高该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明供电公司
发明人: 沈明松;肖毓勇;肖锰;罗林希;曾绍攀;廖振陆;陈道模;郑斌;蔡兆进;裴光燚;吴长翔;吴文耿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6: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01: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151489.8
公开号: CN111086640A
代理机构: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永强
分类号: B64C39/02;B64C1/06;B64D17/80;B64D27/24;B64D17/52;B;B64;B64C;B64D;B64C39;B64C1;B64D17;B64D27;B64C39/02;B64C1/06;B64D17/80;B64D27/24;B64D17/52
申请人地址: 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1032号
主权项: 1.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上设有保护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包括机外壳(11),机外壳(1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机载计算机(12)和跟踪设备(13),机外壳(11)的正面设有拍摄设备(14),机外壳(11)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外置电池(15),机外壳(11)的顶面上设有电磁开关式伞包(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2)包括保护壳(21),保护壳(21)固定连接在机外壳(11)的侧面上,保护壳(2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22),支架(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收发天线(23),保护壳(2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支腿(24),保护壳(21)内腔的右侧面上设有导电开关(3),保护壳(21)的内部设有固定杆(25),固定杆(25)的顶端固定插接在保护壳(21)内腔的顶面上,固定杆(25)的底端固定插接在保护壳(2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杆(25)的外部设有延伸臂(4),固定杆(25)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扭力弹簧(26),第一扭力弹簧(26)的一端与保护壳(2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扭力弹簧(26)的另一端与延伸臂(4)连接,保护壳(21)内腔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挡杆(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开关(3)包括绝缘柱(30),绝缘柱(30)的右端与保护壳(21)内腔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绝缘柱(30)的内部开设有固定腔(31),绝缘柱(30)的左侧面上活动穿插有活动杆(32),活动杆(3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绝缘隔板(33),绝缘隔板(33)位于固定腔(31)的内部且与固定腔(31)的内壁滑动连接,绝缘隔板(3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电片(34),活动杆(32)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5)的一端与固定腔(31)的内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5)的另一端与绝缘隔板(33)固定连接,绝缘柱(30)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固定腔(31)连通的穿线槽(36),固定腔(31)内腔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电弹片(3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4)包括支撑扁管(41),支撑扁管(41)活动套接在固定杆(25)的外部,支撑扁管(41)的表面与第一扭力弹簧(26)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扁管(41)的内部设有回转装置(5),支撑扁管(41)的底面上设有加固装置(6)和限位装置(7),支撑扁管(41)内腔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穿线管(42),支撑扁管(41)的另一端延伸至保护壳(21)的外部并固定连通有机箱(43),机箱(43)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轮(44),机箱(43)内腔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空心轴马达(45),空心轴马达(45)的输出轴延伸至机箱(43)的外部并设有动力装置(8),支撑扁管(41)的底面上开设有固定槽(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装置(5)包括回转棘齿轮(51)、固定板(52)、支撑板(55),回转棘齿轮(51)固定套接在固定杆(25)的外部,固定板(52)和支撑板(55)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扁管(4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板(52)和支撑板(55)位于固定槽(46)的两侧,固定板(52)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片(53),限位弹片(53)的端部与回转棘齿轮(51)单向啮合,限位弹片(53)上固定连接有牵拉绳(54),牵拉绳(54)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52)并与支撑板(5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6)包括固定片(601),固定片(601)固定连接在支撑扁管(41)的底面上,固定片(601)的左侧面上活动套接有扭转轴(602),扭转轴(602)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扭转管(603),扭转管(603)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杆(604),支杆(604)的顶端穿过固定槽(46)并活动套接在牵拉绳(54)的外部,扭转轴(602)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扭力弹簧(605),第二扭力弹簧(605)的一端与固定片(601)连接,第二扭力弹簧(605)的另一端与扭转管(603)连接,扭转管(603)上固定连接有凹型杆(606),凹型杆(606)上固定套接有橡胶垫(607),凹型杆(606)的另一端连接有扣合箱(608),扣合箱(608)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顶起弹片(609),扣合箱(608)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活塞板(610),活塞板(610)的底面与顶起弹片(609)的端部滑动连接,活塞板(610)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扣合齿(611),扣合齿(611)的顶端延伸至扣合箱(608)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7)包括限位箱(701),限位箱(701)固定插接在支撑扁管(41)的底面上,扭转轴(602)的左端延伸至限位箱(701)的内部并与限位箱(701)内腔的左侧面活动套接,限位箱(701)的内部设有驱动锥齿轮(702),驱动锥齿轮(702)固定套接在扭转轴(602)的外部,限位箱(7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703),限位箱(701)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密封箱(704),密封箱(704)的底面与支撑扁管(41)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密封箱(704)内腔的顶面上活动套接有传动轴(705),传动轴(705)的底端贯穿隔板(703)并固定套接有从动锥齿轮(706),从动锥齿轮(706)与驱动锥齿轮(702)啮合,传动轴(705)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密封箱(704)内部的限位棘齿轮(707),密封箱(704)内腔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708),伸缩杆(70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内棘齿板(709),弧形内棘齿板(709)与限位棘齿轮(707)单向啮合,伸缩杆(708)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压缩弹簧(710),压缩弹簧(710)的一端与密封箱(704)的内壁固定连接,压缩弹簧(710)的另一端与弧形内棘齿板(709)固定连接,弧形内棘齿板(709)上固定连接有触发线(711),触发线(711)的另一端延伸至密封箱(704)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视觉识别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8)包括动力箱(801),动力箱(801)固定套接在空心轴马达(45)的输出轴上,动力箱(8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02),固定块(802)上固定插接有固定圆环(803),固定圆环(803)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扇环型板(804),扇环型板(804)的顶面上开设有插接槽(805),固定圆环(803)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施力弹簧(806),施力弹簧(806)的一端与固定块(802)连接,施力弹簧(806)的另一端与扇环型板(804)固定连接,扇环型板(80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桨叶(807),动力箱(801)的侧面开设有轨道槽(808),第一桨叶(807)的另一端穿过轨道槽(808)并延伸至动力箱(801)的外部,动力箱(8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809),定位板(809)的数量为两个,定位板(809)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弧形滑杆(810),弧形滑杆(810)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两个定位板(809)之间的滑块(811),滑块(811)与定位板(809)接触连接,弧形滑杆(810)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两个定位板(809)之间的缓冲弹簧(812),缓冲弹簧(812)的一端与滑块(811)连接,缓冲弹簧(8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定位板(809)连接,弧形滑杆(810)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滑板(813),滑板(813)与另一个定位板(809)接触连接,动力箱(80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轮(814)和第三导向轮(815),动力箱(801)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桨叶(816),动力箱(80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中心块(817),中心块(817)的顶面与动力箱(80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中心块(817)的顶面开设有限位槽(818)和缓冲槽(819),缓冲槽(819)的内部设有L型推杆(820),L型推杆(820)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818)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板(821),L型推杆(820)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限位槽(818)内部的牵拉弹簧(822),牵拉弹簧(822)的一端与限位槽(818)的内壁固定连接,牵拉弹簧(822)的另一端与推板(821)固定连接,推板(8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接板(823),插接板(823)的左端活动插接在插接槽(805)的内部,插接板(823)的顶面上开设有固定滑槽(824),固定滑槽(824)内腔的左侧面上开设有三角限位槽(825),动力箱(80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应力弹片(826),动力箱(801)的顶面上开设有位于应力弹片(826)左右两侧的贯穿槽(829),L型推杆(820)的另一端穿过一个贯穿槽(829)并延伸至动力箱(801)的外部,应力弹片(826)的另一端连接有转接杆(827),转接杆(827)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贯穿槽(829)并连接有插接三角头(828),插接三角头(828)与三角限位槽(825)活动插接,中心块(817)的底面上开设有中心孔(830),空心轴马达(45)的输出轴固定插接在中心孔(830)的内部,触发线(711)的一端穿过空心轴马达(45)的输出轴和中心孔(830)并从中心块(817)的正面延伸出来且依次绕过第三导向轮(815)和第二导向轮(814)之后与滑块(811)固定连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