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事故多发地点形成机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
论文题名: 事故多发地点形成机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 安全道路系统;事故多发地点;量化模型;统计指标;黑点鉴别;交通事故
摘要: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形势严峻,在引发交通事故的诱因中道路条件不容忽视,道路是否安全、安全的标准如何?是实现安全道路系统的关键技术。事故多发地点的形成机理分析与量化研究是为实现安全道路系统(SHS)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研究从国内外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分析入手,通过对欧美等国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发展的历程分析表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应以对事故多发地点的研究为基础,论文的第1章中对此进行了阐述。论文对事故多发地点的形成机理及其量化模型、我国事故多发地点的统计鉴别方法、研究的工作步骤、处治与跟踪方法等进行了研究。 研究事故多发地点形成机理和量化评价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论文第2章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安全道路系统(SHS)的构成,研究建立了安全道路的三个连续性量化模型:车辆动力学连续性用允许的纵(横)向摩擦系数与期望的纵(横)向摩擦系数存在的偏差,采用好、较好、危险三个范围来进行量化,研究得出109国道宁夏境内摩擦系数好、较好、危险的量化标准,得出了现有上拌下灌路面摩擦系数养护标准的不足;驾驶操作连续性用表征驾驶工作负荷的相邻路段V85运行速度与曲率存在的量化标准范围:安全、较安全、不安全来进行量化;设计的连续性量化可用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差、路段曲率与设计平均曲率的差为标准划分:安全设计标准、较安全的设计标准、不安全设计标准。安全道路系统的三个连续性量化指标综合起来可用于评价道路的安全性水平。通过水平指标是否在安全(标准)范围内,可以评价道路设计的安全性和养护道路的安全性,并可以此为依据,对不安全的道路采取相关的对策措施来实现安全的道路系统。 对现有道路条件的安全性进行甄别与评价是探讨与验证事故多发地点的形成机理分析与安全性量化研究的基础。我国对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与处治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系统分析与研究不够。本研究在第3章中基于统计分析原理对我国交通事故统计指标的国际化接轨及其合理性进行了系统探讨,并结合我国公路交通实际从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交叉口和路段统计的合理性等基础工作入手,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道路交通流特性与管理的汽车专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二、三级公路、四级及等外公路、城市道路(包括主干道与次干道)四个研究统计系统和简便的泊松流和非泊松流分布的α-r双指标事故多发地点统计鉴别及决策方法。 改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研究工作平台之上,才能使研究工作具有系统性和继承性。在论文的第4章中提出并建立了事故多发地点研究工作全程管理支持平台,内容包括:事故多发地点的研究工作步骤、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与步骤、事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事故多发地点的防治方法与措施、现场处治安全组织、事故多发地点处治后的监控和评价等,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了验证事故多发地点的形成机理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论文研究了二级公路109国道宁夏境内典型事故多发地点事故分布的规律特征,针对事故特征分析研究事故形成机理和改善措施,通过处治方案的实施,经过1年的运行,效果显著,进一步证明了对事故形成机理分析及处治研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得出对二级公路事故多发地点处治常用的四种方法:消除冲突点法、改善视线法、降低车速法、保证路面条件法。得出引起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其常规处理办法。
作者: 胡江碧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刘小明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0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