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非充气车轮
专利名称: 一种非充气车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充气车轮,具体包括带有三角支撑结构的非充气轮胎和轮毂。所述非充气轮胎沿轮胎接地侧向内依次为胎冠、三角支撑体结构和胎内圈;所述胎冠与地面接触,从轮胎接地侧向内依次为胎面、冠带层、带束层和胎体帘布层;所述三角支撑体结构支撑所述胎冠,由三角形空间结构和圆形环带结构构成,所述三角形空间结构分为近地层结构、中间层结构和远地层结构;所述胎内圈外侧与三角支撑结构结合,内侧与轮毂装配;所述轮毂由轮辋、轮辐和轮盘组成。本发明所述三角支撑体结构有良好的形变特性,能够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载荷,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山东理工大学
发明人: 张宇;付宏勋;张子峰;刚宪约;李丽君;谭迪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23: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14:00:00+0805
申请号: CN201911338488.8
公开号: CN111002763A
分类号: B60C1/00;B60C7/10;B60C11/12;B60C11/13;B60B21/10;B29C39/02;B29L30/00;B;B60;B29;B60C;B60B;B29C;B29L;B60C1;B60C7;B60C11;B60B21;B29C39;B29L30;B60C1/00;B60C7/10;B60C11/12;B60C11/13;B60B21/10;B29C39/02;B29L30/00
申请人地址: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创园A座313室
主权项: 1.一种非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三角支撑体结构的非充气轮胎(1)和轮毂(2);所述具有三角支撑体结构的非充气轮胎(1)沿轮胎接地侧向内依次为胎冠(1-1)、三角支撑体结构(1-2)和胎内圈(1-3);所述三角支撑体结构(1-2)由三角形空间结构(1-2-1)和圆形环带结构(1-2-2)构成;所述胎内圈(1-3)外侧与所述三角支撑体结构(1-2)结合,内侧与轮毂(2)装配;所述轮毂(2)由轮辋(2-1)、轮辐(2-2)和轮盘(2-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1-1)由胎面(1-1-1)、冠带层(1-1-2)、带束层(1-1-3)和胎体帘布层(1-1-4)组成;所述胎冠(1-1)上开有凹槽花纹,所开的凹槽花纹深度要大于胎冠(1-1)总厚度的1/3,小于胎冠(1-1)总厚度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空间结构(1-2-1)按环形阵列方式排布,每个三角形空间结构所占的角度为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空间结构(1-2-1)分为近地层结构(1-2-1a)、中间层结构(1-2-1b)和远地层结构(1-2-1c);所述圆形环带结构(1-2-2)由外层圆形环带(1-2-2a)和内层圆形环带(1-2-2b)构成;所述外层圆形环带(1-2-2a)与所述胎冠(1-1)之间的结构为近地层结构(1-2-1a);所述内层圆形环带(1-2-2b)和所述胎内圈(1-3)之间的结构为远地层结构(1-2-1c);所述外层圆形环带(1-2-2a)和所述内层圆形环带(1-2-2b)之间的结构为中间层结构(1-2-1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地层结构(1-2-1a)和中间层结构(1-2-1b)的大小在整个三角支撑体结构(1-2)中所占比例相等,远地层结构(1-2-1c)的大小在整个三角支撑体结构(1-2)中所占比例要大于2/5小于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撑体结构(1-2)的材质为聚氨酯,采用模具浇注工艺与所述胎冠(1-1)和所述胎内圈(1-3)结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充气轮胎(1)通过胎内圈(1-3)装配到轮毂(2)上,所述胎内圈(1-3)内侧的两个端面处开有与轮毂装配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2)由轮辋(2-1)、轮辐(2-2)和轮盘(2-3)组成;所述轮辋(2-1)表面开有凹槽,用于装配所述非充气轮胎(1);所述轮毂(2)为铝合金材质,采用低压精密铸造工艺制作。 9.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非充气轮胎的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3)包括模具盖板(3-1)、模具套筒(3-2)和模具底座(3-3)三部分;所述模具盖板(3-1)上有装配模具套筒(3-2)的外部凹槽(3-1-1)与外部螺孔(3-1-2),以及装配模具底座(3-3)的内部凹槽(3-1-3)与内部螺孔(3-1-4);所述模具底座(3-3)上有生成所述三角支撑体结构的凸起(3-3-1)、装配模具套筒(3-2)的下部螺孔(3-3-2)与下部凹槽(3-3-3)和装配模具盖板(3-1)的上部螺孔(3-3-4);所述模具套筒(3-2)和模具底座(3-3)装配形成空腔,所述模具盖板(3-1)上的入料孔(3-1-5)与上述空腔连通。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