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专利名称: 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支护结构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施工支护桩,支护桩预留有连接部;支护桩与支护面之间形成第一填充空间;(2)、沿第一填充空间进行回填土方,回填至支护桩的桩顶标高,形成第一回填部;(3)、施工卸荷板,卸荷板与连接部呈对接固定布置;卸荷板与支护面之间形成第二填充空间;(4)、沿第二填充空间进行回填土方,至卸荷板的顶部标高形成第二回填部,第一回填部与第二回填部对接布置,且压实第一回填部与第二回填部。减小了卸荷板的下部的土压力,并为支护桩提供一个反弯矩,明显地减少支护桩的桩身弯矩和变形,减小结构断面,同时,增强支护结构的耐久性。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付文光;刘治军;陈双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0: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14:00:00+0805
申请号: CN201911373063.0
公开号: CN111005389A
代理机构: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唐敏;江文鑫
分类号: E02D17/04;E02D17/20;E;E02;E02D;E02D17;E02D17/04;E02D17/20
申请人地址: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科技南八路8号博泰工勘大厦1501
主权项: 1.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整理场地,施工的机具入场,施工支护桩,所述支护桩预留有连接部;所述支护桩与支护面之间形成第一填充空间; (2)、沿所述第一填充空间进行回填土方,回填至所述支护桩的桩顶标高,形成第一回填部; (3)、施工卸荷板,所述卸荷板与所述连接部呈对接固定布置;所述卸荷板与所述支护面之间形成第二填充空间; (4)、沿所述第二填充空间进行回填土方,至所述卸荷板的顶部标高形成第二回填部,所述第一回填部与所述第二回填部对接布置,且压实所述第一回填部与所述第二回填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施工后,施工挡板及碎石反滤层,所述碎石反滤层、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护桩呈依序固定布置;再进行步骤(2)施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呈纵向布置,所述挡板的底部嵌入所述支护面,所述挡板的顶部抵触所述卸荷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反滤层呈纵向布置,所述碎石反滤层的底部嵌入所述支护面,所述碎石反滤层的顶部抵触所述卸荷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包括纵向段、连接段以及横向段,所述纵向段的底部对接所述连接段,所述纵向段的顶部朝上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横向段的内端对接所述连接段,所述横向段的外端朝向所述第二回填部方向呈横向延伸布置,且嵌入所述第二回填部,所述连接段对接固定所述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底部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呈水平布置,所述挡板的顶部抵触所述支撑面,所述碎石反滤层的顶部抵触所述支撑面。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土体开挖形成所述支护面,所述支护面呈阶梯状布置。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索,所述锚索贯穿所述卸荷板锚固土体。 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包括桩体以及立柱,沿纵向,所述立柱与所述桩体呈上下对接固定布置,所述桩体的底部嵌入土体,所述桩体的顶部对接固定所述立柱;所述立柱具有朝向所述支护面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形成多个所述连接部,沿纵向布置,多个所述连接部呈间隔布置,所述连接部分别固定有所述卸荷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砼板,所述砼板形成所述固定面,多个所述卸荷板分别固定所述砼板,且多个所述卸荷板沿纵向呈间隔依序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卸荷板式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以及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置于所述第二回填部,所述排水管的内端穿设所述过滤部,沿背离所述第二回填部的方向,所述排水管的外端贯穿所述卸荷板延伸连通外部。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