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包括外壳、限位件和连杆,所述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分别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上下两侧,且第一活动座和第二活动座靠近刹车盘的一侧均设置有刹车片,所述第二活动座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传动杆,所述限位件均与滑槽相连接,所述连杆贯穿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顶部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夹后侧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第二固定夹相连接,且第一固定夹顶部前侧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下端贯穿弹簧上端与弹簧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套底部设置有伸缩连杆,且伸缩连杆底部与外壳顶部中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通过拉升进行直接控制的助力刹车装置,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依米克车业(昆山)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彭伟义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12-1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0-09-0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2221129.6 |
公开号: |
CN211442655U |
代理机构: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萍 |
分类号: |
B62L1/00;B62L3/02;B;B62;B62L;B62L1;B62L3;B62L1/00;B62L3/02 |
申请人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玫瑰路88号A3-2F |
主权项: |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限位件(8)和连杆(11),所述外壳(1)上侧设置有连杆(11); 所述外壳(1)后侧设置有刹车盘(2),且刹车盘(2)前端贯穿外壳(1)后侧,所述刹车盘(2)上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座(3),且刹车盘(2)下侧设置有第二活动座(4),所述第一活动座(3)和第二活动座(4)分别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上下两侧,且第一活动座(3)和第二活动座(4)靠近刹车盘(2)的一侧均设置有刹车片(5),所述第二活动座(4)左右两端上侧均设置有传动杆(6),且传动杆(6)上端依次贯穿活动套(7)和外壳(1)顶部,所述限位件(8)设置在第一活动座(3)左右两端内侧,且第一活动座(3)和第二活动座(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件(8),所述限位件(8)均与滑槽(9)相连接,且分别开设在外壳(1)内部左右两侧,所述传动杆(6)顶部分别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0)与连杆(11)底部左右两端相连接; 所述连杆(11)贯穿连接套(12),且连接套(12)设置在连杆(11)顶部中间,所述连接套(12)顶部设置有弹簧(13),且弹簧(13)设置在第一固定夹(14)前侧,所述第一固定夹(14)后侧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5)与第二固定夹(16)相连接,且第一固定夹(14)顶部前侧设置有拉绳(17),所述拉绳(17)下端贯穿弹簧(13)上端与弹簧(13)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套(12)底部设置有伸缩连杆(18),且伸缩连杆(18)底部与外壳(1)顶部中间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与刹车盘(2)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刹车盘(2)的中心点与外壳(1)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座(3)的尺寸与第二活动座(4)的尺寸相同,且第一活动座(3)、第二活动座(4)和刹车片(5)均关于刹车盘(2)的中心点呈对称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6)与活动套(7)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活动套(7)与第一活动座(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6)顶端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传动杆(6)与连杆(11)组成滑动结构,同时连杆(11)的中轴线与连接套(12)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8)与滑槽(9)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限位件(8)、滑槽(9)和第一活动座(3)组成滑动结构,同时限位件(8)、滑槽(9)和第二活动座(4)组成滑动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刹把助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2)与伸缩连杆(18)组成升降结构,且连接套(12)与弹簧(13)组成伸缩结构,同时弹簧(13)的中轴线与连接套(12)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