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
专利名称: 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包括第一升力组件、第二升力组件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起支承作用的安装座组件;第一升力组件和第二升力组件中至少有一个为变距升力组件,且两者的螺旋桨机构为共轴反桨式运动模式。该结构不但能有效提高升力装置的操作灵活性,还能兼顾升力装置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螺旋桨效率,将螺旋桨的力效损失减少10%左右,使飞行器的抗风能力更强。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伟;李鹏飞;张陟超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12-1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0-09-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2281022.0
公开号: CN211391664U
代理机构: 南京冠誉至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郭晓敏
分类号: B64C11/48;B64C11/44;B64D27/24;B;B64;B64C;B64D;B64C11;B64D27;B64C11/48;B64C11/44;B64D27/24
申请人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龙蟠中路216号
主权项: 1.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升力组件、第二升力组件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起支承作用的安装座组件;所述第一升力组件和第二升力组件中至少有一个为变距升力组件,且两者的螺旋桨机构为共轴反桨式运动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力组件和第二升力组件中,其中一个为变距升力组件,另一个为定距升力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力组件和第二升力组件均为变距升力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升力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桨机构、变距机构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旋桨机构的桨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变距机构带动第一螺旋桨机构的桨叶角发生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距升力组件包括:第二螺旋桨机构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旋桨机构的桨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升力组件位于安装座组件上方,所述定距升力组件位于安装座组件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组件包括:上电机安装座、下电机安装座和若干电机支撑杆,所述电机支撑杆的其中一端位于上电机安装座和下电机安装座形成的中空壳体内,另一端自壳体内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机构包括:第一桨叶、桨毂和轴承,所述变距机构包括:直线舵机、变距拉杆、变距中心件和一对变距连接片;所述直线舵机安装于上电机安装座和下电机安装座构成的壳体内且直线舵机的推杆与变距拉杆相连,所述变距拉杆与变距连接片相连接,所述变距连接片与桨毂固定连接,所述直线舵机驱动变距拉杆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变距连接片转动驱使第一桨叶的桨叶角发生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桨机构包括:第二桨叶、连接第二桨叶的固定连接片,所述固定连接片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变定距混用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力组件和第二升力组件的螺旋桨机构的桨叶尺寸相同,且均为双叶桨。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