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高速铁路空间刚架结构钢-混结合段力学行为研究 |
关键词: | 空间刚架结构;钢-混结合段;力学行为;有限元方法;高速铁路 |
摘要: | 钢-混组合结构以其独特的力学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之中,而钢-混结合段又因为其内部构造和受力均较复杂、结合部位一般长度较小而截面宽大等原因,成为钢-混组合结构中难以采用常规梁单元理论进行分析的部位。此外,新型PBL剪力键在组合结构中的应用得到逐步推广,而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展却相对缓慢,也是目前钢-混组合结构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以某高速铁路空间刚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通过大比例节段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横梁与侧墙连接的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和传力机理,探讨了不同抗剪刚度和构造特点对结合段力学行为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回顾了当前主要钢-混组合结构的发展历程,对比了世界各国在钢-混组合梁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不同国家在钢-混组合结构研究成果中的异同。 2)设计了大比例试验模型,进行了1.0P和1.7P两工况下的静载试验。在两荷载工况作用下,模型各测点应力水平普遍较低,材料的实测应力与设计强度相比相去甚远,结构设计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模型内PBL剪力键钢板和混凝土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对滑移。 3)通过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对比,认为:空间刚架结构钢-混结合段传力的主要部位在上部结合段。该区域内,各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均是以模型顶部为基点,随着距模型顶部距离的增加,应力水平呈递增趋势,应力总体表现为内侧受压、外侧受拉,且压应力水平显著高于拉应力;在下部侧墙区域,应力分布趋于均匀、缓和,应力峰值也有所回落,说明在经过结合段的过渡之后,应力已经基本扩散,分布也趋于均匀。 4)对有限元节点积分,得到了翼缘板和PBL剪力键承担的竖向荷载大小和占总荷载的比例,明确了各自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的贡献程度;并依此,分析了空间刚架钢-混结合段的横向和竖向荷载传递方式,给出了荷载传力路径。 5)通过对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分析,认为在PBL剪力键设计合理的前提下,抗剪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大;承压板的设置情况对应力的大小及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承压板设置的越少,钢板的应力水平越低,原本由承压板承担的部分荷载转由PBL剪力键承担,剪力键内混凝土榫的应力集中现象较显著,但混凝土整体应力水平有所降低。 6)给出了不同参数分析下,构件自身承担的荷载比,比较认为:钢-混结合段中,将剪力键与承压板配合使用,能够达到较佳的综合效果。 |
作者: | 苏小波 |
专业: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导师: | 李小珍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2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