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
专利名称: 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结构包括灯杆、广告牌、控制台、监控、照明灯,广告牌固定于灯杆的右侧位置,控制台安装于灯杆的边侧靠下端,监控安装于灯杆的左侧位置,照明灯固定于灯杆的外表面靠上端位置,通过能带动栾树花瓣的风力对照明灯产生的推力,能够使灯罩上的透明板在外固框的配合下沿着衔接块的内侧进行滑动,从而能够使外固框对外置框的内侧产生碰撞振动,故而使透明板附着的栾树花瓣能够被振动脱落,通过一同进入储存腔内部的风力对转动杆产生的风力,能够使转动杆沿着前置板与后置板之间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杆上的毛刷能够跟随转动杆的转动将栾树花瓣向外置框斜下方扫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西;36
申请人: 林辰亨
发明人: 林辰亨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1-12-3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2-03-2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111679172.2
公开号: CN114234102A
代理机构: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赵慧斌
分类号: F21S8/08;F21V33/00;B08B7/02;B08B1/04;B08B1/00;F21W131/103;F;B;F21;B08;F21S;F21V;B08B;F21W;F21S8;F21V33;B08B7;B08B1;F21W131;F21S8/08;F21V33/00;B08B7/02;B08B1/04;B08B1/00;F21W131/103
申请人地址: 343000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学苑路28号井冈山大学教工宿色38栋302
主权项: 1.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结构包括灯杆(1)、广告牌(2)、控制台(3)、监控(4)、照明灯(5),所述广告牌(2)固定于灯杆(1)的右侧位置,所述控制台(3)安装于灯杆(1)的边侧靠下端,所述监控(4)安装于灯杆(1)的左侧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5)固定于灯杆(1)的外表面靠上端位置; 所述照明灯(5)包括灯罩(51)、灯体(52)、发光灯板(53),所述灯罩(51)嵌固于灯体(52)的内部位置,所述发光灯板(53)安装于灯体(52)的内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51)包括内接框(a1)、衔接块(a2)、透明板(a3)、外固框(a4)、外置框(a5),所述衔接块(a2)固定于外置框(a5)的内侧位置,所述透明板(a3)嵌固于外固框(a4)的内壁位置,所述外固框(a4)与衔接块(a2)的内侧活动卡合,所述外置框(a5)的内侧与内接框(a1)相连接,所述弹力条(a6)安装于衔接块(a2)的内壁与外固框(a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框(a4)包括受力框(a41)、打底框(a42)、反弹片(a43)、固定点块(a44),所述受力框(a41)固定于反弹片(a43)的外侧位置,所述反弹片(a43)嵌固于打底框(a42)的外侧位置,所述固定点块(a44)与打底框(a42)的边侧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框(a41)包括外接框(b1)、吸收块(b2)、内框(b3),所述吸收块(b2)安装于外接框(b1)内侧与内框(b3)外侧之间,所述内框(b3)与外接框(b1)的内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框(a5)包括储存腔(c1)、衔固框(c2)、转动杆(c3),所述储存腔(c1)固定于衔固框(c2)的内壁位置,所述转动杆(c3)与储存腔(c1)的内侧活动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腔(c1)包括底板(c11)、后置板(c12)、前置板(c13),所述后置板(c12)固定于底板(c11)的后端位置,所述前置板(c13)与底板(c11)的前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衔固框(c2)包括内嵌孔(c21)、卡槽(c22)、架体(c23),所述内嵌孔(c21)固定于卡槽(c22)内侧位置,所述卡槽(c22)与架体(c23)为一体化结构,且卡槽(c22)位于架体(c23)的内侧靠右端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c3)包括辊体(d1)、转轴(d2)、毛刷(d3),所述转轴(d2)固定于辊体(d1)边侧位置,所述毛刷(d3)嵌固于辊体(d1)外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数据智慧城市道路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d1)包括中心辊(d11)、支撑块(d12)、外管体(d13),所述中心辊(d11)贯穿于外管体(d13)的内部位置,所述支撑块(d12)安装于中心辊(d11)外表面位置与外管体(d13)的内壁之间。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