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该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产生热能的产热系统;制冷装置,用于通过冷媒对待冷却装置进行制冷;第一比例三通阀,用于将所述产热系统产生的热能选择性的传递至换热器;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选择性连接,用于当第一比例三通阀连通所述产热系统时,向所述冷媒传递热能对所述冷媒进行加热,以保证所述冷媒正常工作。通过本方案能够在车辆处于低温的环境中对待冷却装置进行有效的降温,保证待冷却装置的安全、寿命以及车辆的驾驶性能。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向东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2-06-0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01-2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221420884.2 |
公开号: |
CN218367312U |
代理机构: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绍君 |
分类号: |
B60H1/00;B60L58/2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54;H01M10/6568;H01M10/6569;B;H;B60;H01;B60H;B60L;H01M;B60H1;B60L58;H01M10;B60H1/00;B60L58/2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54;H01M10/6568;H01M10/6569 |
申请人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
主权项: |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 产生热能的产热系统; 制冷装置,用于通过冷媒对待冷却装置进行制冷; 第一比例三通阀,用于将所述产热系统产生的热能选择性的传递至换热器; 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选择性连接,用于当第一比例三通阀连通所述产热系统时,向所述冷媒传递热能对所述冷媒进行加热,以保证所述冷媒正常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连接,用于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不将所述产热系统产生的热能传递至换热器时,对所述产热系统产生的热能进行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二比例三通阀、驱动装置和散热器,所述第二比例三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散热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产热系统和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产热系统产生的热能调整所述第一比例三通阀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待冷却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装置包括第一空调冷却模块,所述第一空调冷却模块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空调蒸发器以及第一压力温度集成传感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空调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空调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力温度集成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温度集成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装置包括第二空调冷却模块,所述第二空调冷却模块包括热力膨胀阀和第二空调蒸发器,所述热力膨胀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热力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空调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空调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装置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模块,所述动力电池冷却模块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动力电池冷板以及第二压力温度集成传感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电池冷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动力电池冷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力温度集成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温度集成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冷却模块还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压力温度集成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节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