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上海人行道空间环境再优化设计研究——高密度城市下公共空间相关研究 |
关键词: | 人行道;空间环境;公共区域;环境再优化;设计方法 |
摘要: | 高密度的城市发展,导致了对公共空间的更多需求,发挥现有公共空间的潜能,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人行道空间环境作为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区域,在公共空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形成城市意象和丰富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起着协调人与城市环境关系的作用。然而在高密度城市的发展下,出现了各类设施规划不统一、缺乏地域特色、功能使用单一化、没有艺术氛围、不够整洁等一系列问题,并常常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更不要谈对其刻意的设计。因此需要提高对于人行道空间环境的重视,更大范围的发挥人行道除交通行走外的其他功能,发挥其作为公共空间形式的潜力,解决高密度城市下公共空间缺乏的危机。 本文以丰富人的体验为主线,从艺术学的角度探讨人行道空间环境再优化设计的问题。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和高密度空间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人行道空间环境再优化设计的含义,从人行道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类型划分、作用、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上海现有人行道空间环境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考察,详细的研究了多条有代表性的街道人行道空间环境案例。分析得出了上海人行道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因素:第一、环境因素;第二、人的因素;第三、交通因素。以及上海人行道空间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整体协调性不佳;第二、功能使用和实现单一化;第三、人性化设计不足;第四、无序管理;第五、缺乏对文脉的考虑。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历史、经济、交通、管理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人行道空间环境的研究停留在对工学基础上的交通功能的考虑,而忽视了人行道空间环境作为公共空间的其他功能,即人们对于更高精神层面的追求,艺术享受。因此作者针对现有上海人行道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上海人行道空间环境再优化设计的原则:共生共存原则、适宜步行原则。通过研究实际相关优秀案例,得出可行性的设计策略:功能多样性策略、艺术渗透性策略、多元个性化策略;以及创造性的提出了:设立管理政策法规和设计体系;设立以人行道为基准的步行空间优化体验模式的具体措施。 希望能通过这一研究,提高对于人行道空间环境的重视,扩充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享有率和体验感,提升上海的生活品质,丰富人们的城市体验,提高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增加城市竞争力。 |
作者: | 宋颖慧 |
专业: | 设计艺术学 |
导师: | 鲍诗度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东华大学 |
学位年度: | 2009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