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物品输送车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输送车。物品输送车沿着以相互平行状配置的第1轨道(12A)及第2轨道行驶而输送物品,具备在作为第1轨道(12A)的行驶面的第1行驶面(F1)上滚动的第1车轮(41)和在作为第2轨道的行驶面的第2行驶面上滚动的第2车轮;第1车轮(41)中的作为形成与第1行驶面(F1)接触的第1外周面(51)的部分的第1车轮主体部(43)是合成树脂制;第2车轮中的作为形成与第2行驶面接触的第2外周面的部分的第2车轮主体部是合成树脂制;在第1外周面(51),形成有在第1车轮(41)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凹槽(53);在第2外周面,形成有在第2车轮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凹槽。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大福 |
发明人: |
董浙广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5-2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2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0585420.X |
公开号: |
CN117125431A |
代理机构: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美红;任霄 |
分类号: |
B65G35/06;H01L21/677;B;H;B65;H01;B65G;H01L;B65G35;H01L21;B65G35/06;H01L21/677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
主权项: |
1.一种物品输送车,沿着以相互平行状配置的第1轨道及第2轨道行驶而输送物品,其特征在于, 将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中与前述第1轨道及前述第2轨道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 具备: 车体,连结着保持前述物品的物品保持部; 第1车轮,以能够绕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第1旋转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前述车体支承,在作为前述第1轨道的行驶面的第1行驶面上滚动;以及 第2车轮,以能够绕沿着前述宽度方向的第2旋转轴心旋转的状态被前述车体支承,在作为前述第2轨道的行驶面的第2行驶面上滚动; 将前述第1车轮中的与前述第1行驶面接触的外周面设为第1外周面,将前述第2车轮中的与前述第2行驶面接触的外周面设为第2外周面; 前述第1车轮中的作为形成前述第1外周面的部分的第1车轮主体部是合成树脂制; 前述第2车轮中的作为形成前述第2外周面的部分的第2车轮主体部是合成树脂制; 在前述第1外周面,形成有在前述第1车轮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1凹槽; 在前述第2外周面,形成有在前述第2车轮的周向上延伸的多条第2凹槽; 将前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于前述第2车轮靠配置有前述第1车轮的一侧设为宽度方向第1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宽度方向第2侧; 将前述第1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侧面设为第1侧面,将前述第1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侧面设为第2侧面; 将前述第2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侧面设为第3侧面,将前述第2车轮主体部中的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侧面设为第4侧面; 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前述第1凹槽与前述第1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前述第1凹槽与前述第2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大; 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前述第2凹槽与前述第4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前述第2凹槽与前述第3侧面的前述宽度方向的间隔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行驶面及前述第2行驶面是平面; 前述第1外周面被形成为中心轴与前述第1行驶面平行地配置的圆筒状; 前述第2外周面被形成为中心轴与前述第2行驶面平行地配置的圆筒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 将与前述第1旋转轴心正交的方向以及与前述第2旋转轴心正交的方向分别设为径向; 前述第1外周面与前述第1侧面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而朝向前述径向的内侧的曲面状; 前述第1外周面与前述第2侧面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而朝向前述径向的内侧的曲面状; 前述第2外周面与前述第3侧面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而朝向前述径向的内侧的曲面状; 前述第2外周面与前述第4侧面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随着朝向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而朝向前述径向的内侧的曲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外周面与前述第1侧面的连接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前述第1外周面与前述第2侧面的连接部分的曲率半径大; 前述第2外周面与前述第4侧面的连接部分的曲率半径比前述第2外周面与前述第3侧面的连接部分的曲率半径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 将与前述第1旋转轴心正交的方向以及与前述第2旋转轴心正交的方向分别设为径向; 前述第1凹槽的槽底面中的沿着前述径向的截面的形状被形成为圆弧状; 前述第2凹槽的槽底面中的沿着前述径向的截面的形状被形成为圆弧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凹槽在前述宽度方向上排列而被配置3条以上; 将前述第1外周面中的被在前述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一对前述第1凹槽夹着的平坦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中的最小的宽度设为第1宽度; 前述第1外周面中的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前述第1凹槽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平坦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前述第1宽度以上且小于前述第1宽度的2倍; 前述第1外周面中的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前述第1凹槽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平坦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前述第1宽度的2倍以上; 前述第2凹槽在前述宽度方向上排列而被配置3条以上; 将前述第2外周面中的被在前述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一对前述第2凹槽夹着的平坦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中的最小的宽度设为第2宽度; 前述第2外周面中的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前述第2凹槽靠前述宽度方向第1侧的平坦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前述第2宽度以上且小于前述第2宽度的2倍; 前述第2外周面中的比最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前述第2凹槽靠前述宽度方向第2侧的平坦部的前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为前述第2宽度的2倍以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第1车轮而具备第1前轮和第1后轮; 作为前述第2车轮而具备第2前轮和第2后轮; 被传递到前述第1前轮及前述第2前轮的转矩与被传递到前述第1后轮及前述第2后轮的转矩不同; 前述第1前轮和前述第1后轮中的被传递的转矩较大者的前述第1凹槽的条数比被传递的转矩较小者的前述第1凹槽的条数少; 前述第2前轮和前述第2后轮中的被传递的转矩较大者的前述第2凹槽的条数比被传递的转矩较小者的前述第2凹槽的条数少。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输送车,其特征在于, 将成为前述第1车轮的更换时期的基准的前述第1车轮的半径的减少量设为第1半径减少量; 在多条前述第1凹槽的一部分,设置有作为与前述第1半径减少量相同深度的槽部的第1标记槽部; 将成为前述第2车轮的更换时期的基准的前述第2车轮的半径的减少量设为第2半径减少量; 在多条前述第2凹槽的一部分,设置有作为与前述第2半径减少量相同深度的槽部的第2标记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