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升船机及升船机承船厢与闸首对接间隙快速充泄水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船机及升船机承船厢与闸首对接间隙快速充泄水方法,升船机包括航道、上闸首、船厢室段、下闸首,航道包括上游引航道和下游引航道;船厢室段包括承船厢和牵引装置;上闸首和下闸首上均设置有闸首工作门和闸首通航门;承船厢端部设置有船厢门;闸首工作门上安装有间隙充泄水系统和U型对接密封机构,U型对接密封机构伸出后压紧在承船厢端面,使闸首工作门、闸首通航门、U型对接密封机构、承船厢、船厢门形成闸首对接间隙;间隙充泄水系统用于对闸首对接间隙中充水和泄水。本发明将间隙充泄水系统完全布置在闸首工作门内,将充泄水设备从承船厢中移除,有效减轻了承船厢重量,提高了承船厢的利用率。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四川;51 |
申请人: |
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石儒;陈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3-08-1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1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311019193.0 |
公开号: |
CN117026923A |
代理机构: |
四川省天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堋 |
分类号: |
E02C5/02;E;E02;E02C;E02C5;E02C5/02 |
申请人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府城大道东段288号 |
主权项: |
1.一种升船机,包括航道、上闸首、船厢室段、下闸首,所述航道包括上游引航道和下游引航道;所述船厢室段包括承船厢和牵引装置;所述上闸首和下闸首上均设置有闸首工作门和闸首通航门;所述承船厢端部设置有船厢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首工作门上安装有间隙充泄水系统和U型对接密封机构,所述U型对接密封机构伸出后压紧在承船厢端面,使闸首工作门、闸首通航门、U型对接密封机构、承船厢、船厢门形成了一个端面为U型的封闭空间,即闸首对接间隙;所述间隙充泄水系统用于对闸首对接间隙中充水和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对接密封机构包括U型对接密封框和水平推拉机构,所述U型对接密封框滑动设置在闸首工作门上,所述水平推拉机构用于将U型对接密封框水平推出或拉回,进而完成上闸首或下闸首与承船厢端面的对接与解除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对接密封框包括L型水封、U型框、C型水封,所述C型水封为柔性连接件,所述U型框通过C型水封连接在闸首工作门的两侧及底部,所述L型水封设置于所述U型框或C型水封两侧及底部的边缘;所述水平推拉机构包括多个油缸以及压紧到位传感器,多个所述油缸设置在闸首工作门和U型框之间,所述压紧到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U型对接密封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充泄水系统安装在闸首工作门下部的安装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充泄水系统包括多套间隙主充泄水系统,所述闸首工作门面向航道一侧设置有主充泄水航道侧进出口,所述闸首工作门上设置有贯通闸首对接间隙与航道的主充泄水间隙侧进出口,所述间隙主充泄水系统连通于主充泄水航道侧进出口和主充泄水间隙侧进出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主充泄水系统包括:设置在主充泄水航道侧进出口和主充泄水间隙侧进出口之间的可逆管道,依次设置在可逆管道上的第一手动蝶阀、第一电动蝶阀、主充泄水泵电机、第二手动蝶阀,以及设置在闸首对接间隙内的间隙水深水位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充泄水系统还包括多套间隙泄水辅助进水系统和至少两套间隙泄水辅助排水系统;所述U型对接密封框底部设置有多个辅助进水间隙侧进水口,所述闸首工作门面向航道一侧设置有辅助出水管航道侧出水口,所述间隙泄水辅助进水系统和间隙泄水辅助排水系统连通于辅助进水间隙侧进水口和辅助出水管航道侧出水口之间,用于将闸首对接间隙内主充泄水间隙侧进出口高程以下剩余的水排至航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泄水辅助进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软管、第一间隙水管道以及临时储水箱,所述第一间隙水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电动蝶阀;所述临时储水箱上还设置有补排气阀、排空阀以及储水箱水位计;各套间隙泄水辅助进水系统中的临时储水箱通过连通管串联; 所述间隙泄水辅助排水系统包括第二间隙水管道以及依次设置在第二间隙水管道上的辅助出水泵电机、第三电动蝶阀以及第三手动蝶阀,所述第二间隙水管道一端设置在临时储水箱底部,另一端连接在辅助出水管航道侧出水口。 9.一种升船机承船厢与闸首对接间隙快速充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充泄水方法基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船机实现;所述充泄水方法包括: 步骤1:承船厢运行至上闸首或下闸首处,承船厢停止运行,承船厢处于容许闸首对接状态; 步骤2:U型对接密封框在油缸的驱动下伸出,压紧到位传感器检测到U型接密封框端部压紧至承船厢端面时停止; 步骤3:控制系统控制间隙主充泄水系统将航道内的水充至闸首对接间隙内,待间隙水深水位计检测水位达到与航道及承船厢内水位水平后,关闭主充泄水泵电机和第一电动蝶阀,完成间隙充水; 步骤4:充水完成后,控制系统开启闸首通航门以及船厢门,门开启到位后,承船厢水域与航道连通,船舶进/出承船厢; 步骤5:船舶通过后,控制系统关闭闸首通航门以及船厢门,门关闭到位后,控制系统控制间隙主充泄水系统将闸首对接间隙内的水泄至航道内,待间隙水深水位计检测水位达到主充泄水间隙侧进出口时,关闭主充泄水泵电机和第一电动蝶阀; 步骤6:开启第二电动蝶阀,闸首对接间隙内的水从辅助进水间隙侧进水口进入软管,并经过第一间隙水管道后进入临时储水箱; 步骤7:控制系统控制油缸对U型对接密封框退回,使承船厢与上闸首或下闸首解除对接; 步骤8:开启辅助出水泵电机和第三电动蝶阀,将临时储水箱内的水排至航道内,当储水箱水位计检测到临时储水箱内水排完后,辅助出水泵电机和第三电动蝶阀关闭。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