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专利名称: 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防撞梁总成无法兼顾结构强度和重量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撞梁总成,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防撞梁安装于车身钣金的内侧;吸能盒,吸能盒设置于防撞梁背对车身钣金的一侧;车架,吸能盒连接于防撞梁与车架之间,其中,吸能盒和/或车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加强筋,壳体设置有与加强筋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横截面设置为向壳体的内部弯曲的拱型轮廓。本申请提供的防撞梁总成通过将壳体的连接部设置为拱型轮廓,以此减少壳体的连接部在碰撞过程中易变形损坏的现象,同时,降低对壳体的整体结构和整体重量的影响。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北;42
申请人: 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发明人: 骆文勇;张文儒;陈鲁;丁波;王圣璐;陈校伟;车永福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06-1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2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21576540.5
公开号: CN220053714U
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闫帅
分类号: B60R19/02;B60R19/34;B;B60;B60R;B60R19;B60R19/02;B60R19/34
申请人地址: 430078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左岭镇左岭路117号光电子配套产业园一期厂房1号楼二层297(自贸区武汉片区)
主权项: 1.一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 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安装于车身钣金的内侧; 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置于所述防撞梁背对所述车身钣金的一侧; 车架,所述吸能盒连接于所述防撞梁与所述车架之间, 其中,所述吸能盒和/或所述车架设置为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挤压件,所述吸能盒和/或所述车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加强筋,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加强筋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设置为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弯曲的拱型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矩型壳体,所述加强筋包括设置于所述矩型壳体内的十字型加强筋或至少一个一字型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矩型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型壳体内的十字型加强筋,所述第一矩型壳体的四个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十字型加强筋连接的四个所述连接部,四个所述连接部均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设置为由所述第一矩型壳体与所述十字型加强筋构成的田字型结构,所述十字型加强筋的四个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矩型壳体的四个内壁,所述第一矩型壳体的四个外壁形成有与所述十字型加强筋的所述四个端部对应的四个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与所述吸能盒连接的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第二矩型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矩型壳体内的至少一个一字型加强筋,所述第二矩型壳体的相对两个侧壁设置有与每个所述一字型加强筋连接的两个所述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设置为由所述第二矩型壳体与所述一字型加强筋构成的日字型结构或者目字型结构,所述第二矩型壳体的两个外壁形成有与每个所述一字型加强筋对应的两个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连接部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弯曲,所述连接部的内壁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所述拱型轮廓,所述连接部的外壁在所述壳体的外壁形成凹槽,所述拱型轮廓与所述凹槽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嵌设于所述凹槽,且所述加强件的外壁设置为与所述壳体的外壁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为矩型结构,所述壳体的边角的内壁设置为向所述壳体的内部挤压成型的加厚内壁,和/或所述边角的外壁设置为弧形倒角或切削倒角。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围设于所述车架的外围的车身钣金,所述车架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总成,所述车辆的头部和/或尾部设置有所述防撞梁总成。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