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冷却系统及其主动控制方法和故障管路识别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冷却系统及其主动控制方法和故障管路识别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及其主动控制方法和故障管路识别方法,涉及车用冷却系统技术领域,所述冷却机构设置两条支路,两条支路分别通过第一电磁水阀和第二电磁水阀相连通形成闭路,每条支路上至少设置一组冷却元件控制器和冷却单元;所述第一电磁水阀与所述电子水泵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水阀与散热器芯体相连通;所述散热器芯体与所述电子水泵相连通;所述散热器芯体上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本发明通过对冷却流通路线进行合理的设置,并且通过串联和并联多种流通方式来适应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工况,使得车辆冷却更加的稳定的同时应用更加的广泛,同时配合本发明中的漏点识别能够快速精准的对流通路线的检测,方便对漏点及时快速的维护。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发明人: 王小兵;张永胜;王道利;王振;齐陆燕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3-09-3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2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311276280.4
公开号: CN117087412A
代理机构: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新彬
分类号: B60K11/02;B60K11/04;B60K11/06;F17D5/02;B;F;B60;F17;B60K;F17D;B60K11;F17D5;B60K11/02;B60K11/04;B60K11/06;F17D5/02
申请人地址: 221004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鲲鹏北路99号
主权项: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散热的冷却机构和电控机构; 其中,所述冷却机构设置两条支路,两条支路分别通过第一电磁水阀(1)和第二电磁水阀(2)相连通形成闭路,每条支路上至少设置一组冷却元件控制器(3)和冷却单元(4);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与所述电子水泵(5)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水阀(2)与散热器芯体(6)相连通;所述散热器芯体(6)与所述电子水泵(5)相连通;所述散热器芯体(6)上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7); 所述电控机构包括整车VCU(8),所述整车VCU(8)电性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所述第二电磁水阀(2)、所述电子水泵(5)和所述风扇(7),所述整车VCU(8)电性连接且接收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所述第二电磁水阀(2)、冷却元件控制器(3)、所述冷却单元(4)、所述电子水泵(5)、所述散热器芯体(6)和所述风扇(7)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冷却元件控制器(3)和所述冷却单元(4)之间的流量计(9),所述流量计(9)与所述整车VCU(8)电性连接反馈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和所述第二电磁水阀(2)均至少采用三位四通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的P1口与电子水泵(5)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的P2口与所述第二电磁水阀(2)的T2口相连通,任意条支路上的所述冷却元件控制器(3)与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的T1口相连接,另一条支路上的所述冷却元件控制器(3)与所述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的T2口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水阀(2)的P1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水阀(1)的T1口相连接共路的所述冷却单元(4)相连通,另一条支路的所述冷却单元(4)与所述第二电磁水阀(2)的P2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水阀(2)的T1口与所述散热器芯体(6)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7)采用电驱或液压马达驱动。 7.一种冷却系统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却系统;具体为如下: 通过整车VCU(8)接收两条支路上的冷却单元(4)及其对应的冷却元件控制器(3)反馈的温度信号,待整车VCU(8)确认接收的信号并判断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其中,反馈温度信号低于预设阈值时整车VCU(8)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子水泵(5)低速运行,并且对流通模式进行调整,流通模式包括并联模式和串联模式; 并联模式通过改变第一电磁水阀(1)和第二电磁阀(2)的阀芯位置来对冷却系统进行单通道流通冷却; 串联模式通过改变第一电磁水阀(1)和第二电磁阀(2)的阀芯位置来对冷却系统进行单通道流通冷却; 当其中一条支路反馈温度信号高于预设阈值时整车VCU(8)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子水泵(5)高速运行和/或整车VCU(8)发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7)高速运行和/或改变流通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并联模式包括如下切换方式,具体为: 通过改变第一电磁水阀(1)使得阀芯处于三位,第二电磁水阀(2)使得阀芯处于三位,此时两条支路均流通冷却液至散热器芯体(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联模式包括如下四种切换方式,具体为: S1通过改变第一电磁水阀(1)和第二电磁阀(2)使得阀芯均处于一位时,其中一条支路流通冷却液至散热器芯体(6); S2通过改变第一电磁水阀(1)使得阀芯处于二位,第二电磁阀(2)使得阀芯处于一位,另一条支路流通冷却液至散热器芯体(6); S3通过改变第一电磁水阀(1)使得阀芯处于一位,第二电磁阀(2)使得阀芯处于二位,其中一条支路流通冷却液,并且冷却液通过第二电磁阀(2)回水至第一电磁阀(1),此时第一电磁阀(1)切换阀芯处于二位,第二电磁阀(2)切换阀芯处于一位,第二电磁阀(2)的回水流通至另一条支路中再经第二电磁阀(2)进入散热器芯体(6); S4通过改变第一电磁水阀(1)使得阀芯处于二位,第二电磁阀(2)使得阀芯处于二位,其中一条支路流通冷却液,并且冷却液通过第二电磁阀(2)回水至第一电磁阀(1),此时第一电磁阀(1)切换阀芯处于一位,第二电磁阀(2)切换阀芯处于一位,第二电磁阀(2)的回水流通至另一条支路中再经第二电磁阀(2)进入散热器芯体(6)。 10.一种冷却系统的故障管路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识别方法具体为如下: A1电子水泵(5)管路识别:通过整机VCU(8)接收电子水泵(5)反馈的信号,当出现空转信号时判断电子水泵(5)相连通管路出现泄漏点; A2通过流量计(9)识别漏点:通过整机VCU(8)接收流量计(9)流量值非正常,判断流量计(9)之前管路出现漏点;当冷却元件控制器(3)反馈整机VCU(8)的温度信号正常,判断冷却元件控制器(3)与流量计(9)之间管路出现漏点; A3冷却单元(4)管路识别:通过整机VCU(8)接收流量计(9)流量值正常,冷却单元(4)反馈整机VCU(8)温度信号非正常,判断流量计(9)与冷却单元(4)之间管路出现漏点; A4串、并联识别:当并联时整机VCU(8)接收各单元信号正常,而串联时任意条支路出现非正常,判断第一电磁阀(1)与第二电磁阀(2)之间管路出现漏点。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