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合理设置研究 |
关键词: | 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合理设置;动力利用率 |
摘要: |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备受关注。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轨道交通站点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轨道交通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合理的平均站间距已经做出了大量研究,然而计算出的平均站间距在实际布设站点时并不能很好的起到指导作用。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轨道交通基于城市规模的站间距模型研究。 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关于轨道交通站间距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作用及站点的分类,对站间距特性及站间距的设置对线路建设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影响轨道交通站点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其次,对城市布局形式进行了分类讨论,根据城市的外轮廓形状,将城市分为圆形城市、椭圆形城市和矩形城市三类,对三类城市分别建立城市半径求解公式。然后对我国适合建立轨道交通的城市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城市规模的平均站间距模型,分析灵敏度系数对模型的影响,确定灵敏度系数的求解表达式。从而求解出不同等级不同形状城市的平均站间距模型。 然后,将轨道交通的站点分为三个等级,再根据基于城市规模确定的轨道交通平均站间距,以及线路的长度,确定轨道交通线路合理的站点数。然后将轨道交通线路划分为障碍区和纯净区,纯净区又细分为可行区和连接区。然后根据轨道交通线路上是否有一级站点和二级站点,将站间距模型分为四种情况在可行区域中进行分析求解。先求解优先级较高的站点的位置,然后优先级较高的站点将线路分成若干段,在每一段上求解下一优先级的站点。 最后,以长春市轻轨4号线为例,运用第三章提出的基于城市规模的轨道交通平均站间距模型分析长春市适宜的轨道交通平均站间距。运用第四章提出的站间距模型对轻轨4号线进行了站点布置分析。然后将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轻轨4号线已经布设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定性分析了站点位置的差别,又从高峰小数运能和列车动力利用率两个技术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说明。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作者: | 岳丹飞 |
专业: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导师: | 王春生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兰州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4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