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等待行为的多模式公交调度模型研究
论文题名: 基于等待行为的多模式公交调度模型研究
关键词: 公交调度;优化设计;等待行为;乘客满意度
摘要: 为了适应公交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交调度问题的研究热点由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渐向多模式转变。调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而乘客的出行选择直接受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影响,乘客对公交服务的评价取决于出行过程中的感知状态,那么改善乘客感知是优化调度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本文将乘客感知状态定义为“满意度”,并重点分析等车阶段。
  首先,在哈尔滨市常规公交站点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分析调查数据,论文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8个与乘客满意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等待心理和行为特征因子,分别为有同伴、出行目的、乘坐频率、实际等车时间、预留等车时间、候车心情、候车时段、候车行为,其中实际等车时间相关性显著水平最高。紧接着单独探讨了实际等车时间与乘客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发现两者符合降指数分布,该模型以T07.87为分界点将乘客划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状态,当等车时间小于7.87分钟时乘客处于满意的状态,大于7.87分钟时乘客处于不满意的等车状态。
  然后,论文引入等待心理学中的价值经验函数用以量化乘客满意度,以等车时间分界值T07.87作为模型参照点,根据其余7个心理和行为特征变量的影响结果修正参照点和敏感系数,并引入调整系数,实现“实际等车时间-感知等待时间-乘客满意度”的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以乘客满意度最优为主目标、公交企业运营收益为次目标构建公交调度模型。采用局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并提出了融合约束法、序贯决策方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的设计方案来求解该多目标公交调度模型。
  最后,论文采取逐层渐进的方式依次针对单线路、单模式、多模式的调度形式展开讨论,根据不同的调度策略分析相对应的乘客等车时间和换乘时间。针对3种典型的调度形式以哈尔滨市公交客流数据为基础分别进行算例分析,编制发车时刻表和相应的调度方案,并讨论调度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根据算例分析结果,为多模式联合调度提供决策建议。
  本文基于乘客的等待行为特征分析等车时间与乘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量化乘客满意度,最终以满意度最优为目标构建多模式公交调度模型。本研究从乘客等车行为视角为公交实时调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对指导相关管理部门和公交企业提高乘客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吴海月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导师: 冯树民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1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