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研究
论文题名: 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研究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出行方式选择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18%,而到了2015年底,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6.1%。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诸多大城市引起了能源消耗、空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而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个人收入的逐渐提高,我国许多大城市的居民都相继步入了私家车时代。由于私人小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负荷过重,加剧了城市路面交通汽车使用与城市道路有限的交通通行能力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我国诸多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愈来愈严重。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截止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有26个城市建成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16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3612公里,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量大不相同。通过与国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发现,我国目前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其总体城市交通中承当的出行分担率还相对较低,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处于一个相对低强度的运营负荷。因此,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可以减少城市居民在交通出行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城市交通、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避免城市轨道交通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浪费。因此,本文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了以下研究内容:
  首先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居民消费理论、居民出行行为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对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包含了三阶段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理论框架。
  其次基于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理论评价模型,通过相关研究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对我国已开通的26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利用效率现状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
  然后从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基于总结的影响因素,以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相关研究方法,对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
  最后以重庆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根据识别出来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城市居民选择重庆轨道交通出行排序多元logit意愿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情形,分析在不同情景下居民选择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意愿的变化。然后结合识别出来的关键影响因素,从提高城市居民出行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意愿的角度,提出了提升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论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这一核心问题,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分析的理论框架,评价了我国26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利用效率,识别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的驱动因素与障碍因素,提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本研究成果对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也对指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 焦柳丹
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导师: 申立银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大学
学位年度: 201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