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5.12汶川大地震为本项研究提供了典型的天然实验场,项目将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条件,通过震区野外大范围的考察、典型工点的调绘和测量,以及多元遥感影象资料分析,归纳总结路基工程破坏规律和成灾模式;利用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土工离心模型等实验手段,揭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的响应机理和力学机制,综合对国内外现有公路、铁路抗震设计规范的对比分析,优选出抗震效果良好的公路路基防护工程措施,提出高烈度地震山区公路路基震害防治设计原则。
总结高陡边坡地震灾害的形成规律,从地质结构、边坡几何特征、与发震断裂之间关系等方面,分析灾害的形成机理;选取典型坡体结构类型,通过震后调查综合评价、岩体动力特性试验,地震动力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高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动力稳定性,分析研究崩塌、滑坡灾害的致灾机理;提出高边坡地震灾害分级评价方法和高边坡综合防治技术。
具体分项研究内容如下:
(1) 汶川地震区公路路基抗震效果及破坏模式研究;
(2) 地震作用下典型路基防护工程的响应机理及力学机制研究;
(3) 路基工程抗震设计改进方法研究;
(4) 汶川5.12地震灾区公路沿线高边坡地震灾害调查及分类研究;
(5) 高烈度地震区公路沿线高边坡地震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价研究;
(6) 高烈度地震区公路沿线高边坡地震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考核目标
(1) 提交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与课题研究报告;
(2) 形成《高烈度地震区公路路基防护工程抗震设计原则》;
(3) 形成《边坡类型划分体系及地震灾害分级评价方法》
(4) 提交“汶川地震区典型公路工点灾况调查数据库”;
(5) 提交课题研究室内实验资料集;
(6)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10~15篇学术论文;
(7) 形成设计院岩土地震工程学骨干队伍,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5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