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长江干线航行配套锚地规模与配置研究
论文题名: 长江干线航行配套锚地规模与配置研究
关键词: 长江干线;船舶航行;配套锚地;船舶交通流;临时停泊区
摘要: 锚地是水运生产和运行的重要公共设施,在船舶的安全营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港口生产、航道畅通和通航安全。长江干线现有锚地包括港口锚地、待闸锚地和临时停泊区,功能主要是为过往船舶提供停泊、作业、检疫服务,随着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干线通航船舶密集化、大型化、快速化、多样化趋势明显,人们在追求航运效率的同时对航行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的需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希望进一步规范锚地的建设、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从船舶扎风(避风)、扎雾(避雾)、扎水(避洪)、过夜、待闸、加油(气)、维修、休闲、补给购物、医疗服务等方面拓展锚地功能。为了保障船舶在出现恶劣天气时能即时避险、过闸船舶能有安全充裕的水域待闸、船舶航行途中能便捷的进行燃料供应和船舶维修及生活补给、船员在疲惫时能合理休整、船员在突发疾病时能快速得到治疗,开展航行配套锚地规模与配置研究,明确其相关技术要求,对促进沿江经济、适应航运发展、提高通航效率、保证航行安全、规范锚地建设与管理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成果,根据目前长江干线锚地建管现状及航运发展需求情况,提出了具有扎风(避风)、扎雾(避雾)、扎水(避洪)、过夜、待闸、加油(气)、维修、休闲、补给购物、医疗等水上航运综合服务功能的航行配套锚地概念;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结合长江干线通航环境特点,针对长江干线航行配套锚地的功能特征,对航行配套锚地的选址、建设规模和设施配置等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运用排队理论提出了待闸锚地锚位数确定方案,构建了基于船舶交通流量的临时停泊区锚位数和水上服务区泊位数计算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多因素影响下水上服务区站点布局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有关部门规范长江干线航行配套锚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我国其他内河水域锚地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 钟军
专业: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导师: 刘明俊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1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