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丘陵地区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与规范化管理研究 |
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规范化管理;丘陵地区 |
摘要: |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出行距离逐年增加,人力自行车越来越不能满足丘陵平坝地区道路出行需求。因此,具有便捷、环保、价廉、驾驶门槛低和助力能力等特点的电动自行车逐渐发展成为丘陵地区城镇道路不可忽视的交通工具。但其快速发展给道路交通和城镇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被用户视为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摩托车等“超标”电动自行车问题导致了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安全日趋困难,加之超标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大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与准驾车辆不匹配,交通安全意识不高,交通违法行为突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因此,结合电动自行车使用地域,本文以典型丘陵平坝地形地貌的重庆市梁平区电动自行车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交通事故原因和规范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从“人、车、路、管”多角度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特征和使用人群特征。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一样具有行驶助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节能环保,实用性强,以及安全性能较差,防护不足等特点,适合丘陵地区短距离交通。但实际为电动摩托车的“超标”电动自行车由于车速等性能增加,受车辆自身安全性和驾驶人员安全意识综合影响,超速、超载、不遵守交通法规等违法行为突出,交通事故频发。结合202起电动自行车参与的交通事故分析,梁平区电动自行车多数为“超标”车辆,且保有量巨大,道路多为缺少非机动车道的单双幅路,各类型车辆混合行驶,电动自行车在车流中穿行、超车、变道、转弯等问题突出,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然后应用交通事故树分析方法对梁平区发生的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进行了研究。对202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进行致因因素的故障树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超标,电动自行车违章无处罚依据、管理不严格,电动自行车带病上路,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差,违章违法行为突出等因素是导致电动自行车事故高发、频发的直接原因。 针对“超标”电动自行车大行其道,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差、无证驾驶、无牌驾驶等突出问题,从管理角度分析了梁平区电动自行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难点,结合新国标实施对管理的影响,剖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防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结果表明,采取法规宣传、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销售环节管控等措施后,2021年全区电动自行车参与的交通事故数量45起,占比22%,死亡人数25人,占比36%,较2017-2020年均值27%略有下降。但电动自行车参与事故高发频发,登记上牌率低,不合标车仍然在售等问题依然存在。深层次原因分析发现,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职能部门整治合力未形成,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管理执行难;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非机动车”界定能有效促进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安全管理是一项持续深入的长期任务。 最后对梁平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工作举措和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予了评价。结合梁平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实际,借鉴国内外管理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法规上、思想认识上、齐抓共管上、牌照登记管理上、硬件基础设施上和安全知识宣传上逐项提出工作建议。 |
作者: | 侯祥龙 |
专业: | 工程(车辆工程) |
导师: | 黄泽好;李晓灵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重庆理工大学 |
学位年度: | 2022 |